[发明专利]按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12981.2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7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5/00 | 分类号: | H01H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上的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发展,该等电子产品的功能不断增加,相应的按键数量也就随之增多。另一方面,各类便携式产品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需要将按键接触面积尽可能缩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单个按键完成多个操作指令的设计,即将多个按键的功能集成到一个按键上从而实现多种功能。多功能按键通过按压特定位置实现特定功能。然而,使用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按键的第一状态作为经常使用,在有需求情况下,才使用该按键的第二状态。这样使用者在使用第一状态时则可能带动按键整体移动,使得按键第二状态被启用,从而导致误操作,带来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切换功能的按键装置。
一种按键装置,其包括键体和电路板,该键体上设置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该电路板上设有分别与该第一触压部和该第二触压部对应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触压部触碰第一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一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第二触压部触碰第二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二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该按键装置还包括位于该键体和该电路板之间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第一状态对应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该切换机构第二状态对应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该切换机构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按键装置在第一输入功能和第二输入功能之间切换。
一种按键装置,其包括两个键体和电路板。该两个键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该电路板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对应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触压部触碰第一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一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第二触压部触碰第二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二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该按键装置还包括位于两个键体和电路板之间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第一状态对应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该切换机构第二状态对应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该切换机构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按键装置在第一输入功能和第二输入功能之间切换。该切换机构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时,需要同时施力于该两个键体,使按键装置从第二输入功能切换到第一输入功能。
采用上述按键装置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整按键的工作模式,实现按键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避免了误操作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按键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按键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按键装置第一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按键装置第二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按键装置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10的立体图。按键装置10包括键体100、电路板200及位于键体100和电路板200之间的切换机构300。
请一并参看图2,键体100包括壳体110及固定于壳体110上的一个圆柱形第一触压部130和五个圆柱形第二触压部150。壳体110大致为正六棱台状,其包括正六边形按压面113,及自按压面113的六个边缘同向延伸形成的六个侧壁115。六个侧壁115形成第一相交线1151和五个第二相交线1152。第一触压部130垂直设置于按压面113的中间,且位于壳体110的内部。五个第二触压部150分别设置于五个第二相交线1152远离按压面113的一端上。
电路板200大致呈长方形板状,其上设置有与第一触压部130对应设置的第一接触部230和与五个第二触压部150对应设置的第二接触部250。第一接触部230和第二接触部250均为中空圆柱体,其直径分别稍大于第一触压部130和第二触压部150的直径。第一触压部130触碰第一接触部230,使得电路板200可产生第一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10的第一输入功能。第二触压部150触碰第二接触部250,使得电路板200可产生第二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10的第二输入功能。
切换机构300可以使按键装置10在第一输入功能和第二输入功能之间切换,其包括制动部310和推动部320、止挡部330、第一固定部340、转动杆350、两个扭簧360及第二固定部3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2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