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接式防倒烟止逆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00033.0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97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全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F16K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接 式防倒烟止逆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抽油烟机的配套产品,具体涉及一种防倒烟止回风的烟道止逆装置;属于国际专利分类F16K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抽油烟机已经广泛应用,并且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居环境及室内的空气质量。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家庭厨房公共烟道倒味、串味现象仍十分普遍,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新交付的住宅楼内已安装的防倒烟装置,有的结构复杂不实用,有的密封不严,效果较差。有的虚设功能,没有多少实际用途;防倒烟装置设计上的不足均直接影响了家居的空气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倒烟、防串味、防灌风,排烟顺畅的防倒烟止逆产品——插接式防倒烟止逆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插接式防倒烟止逆阀装置,包括底座、止逆阀、变径三部分。止逆阀一端与底座相连接,另一端与变径相连接;止逆阀呈圆筒形,由阀体和风门组合构成,止逆阀内腔装有一整板式金属风门,该风门由一根定位轴固定在阀体出风口内,风门可绕定位轴做开启和关闭运动。
底座由方板和圆筒组成,呈前后相通的空心套状,底座内侧的上端有一用来确定安装方向的定位剑槽。
变径呈前后相通的空心套状,变径前端与抽油烟机的大口径风管相连接,变径后端与止逆阀无剑槽的一端呈插口式连接。
止逆阀与变径之间的连接组合,可以由变径套接在止逆阀的进风口上,即变径后端与止逆阀的无剑槽一端呈插口式连接;也可在止逆阀的两端各插接有一个变径。
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式防倒烟止逆阀装置,防倒烟、防串味、防灌风,排烟顺畅。且安装方便,便于清洗,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方式:方板式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圆口式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变径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止逆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座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底座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止逆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止逆阀,3、变径,5、风门,6、定位轴,7、风门挡凸,8、剑槽,9、剑槽,10、方板,11、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插接式防倒烟止逆阀装置,它由底座1、止逆阀2、变径3三部分连接组成,止逆阀2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另一端与变径3连接;止逆阀2呈圆筒形,由阀体和风门5组成,阀体内腔装有一整板式金属风门5,该风门5由一根定位轴6固定在阀体出风口上方3/4高度的位置上,风门5可绕定位轴6做开启和关闭运动。
参见图5、图6,底座1呈天方地圆、前后相通的空心套状,即由方板10和圆筒11组成,底座1内侧上端有一用来确定安装方向的定位剑槽9。底座1可以正、反安装使用,即:底座1可由圆筒11与止逆阀2连接,底座1也可由方板10与止逆阀2连接。由圆筒11与止逆阀2连接为圆口式连接;由方板10与止逆阀2连接为方板式连接。
参见图7,止逆阀2上有金属风门5,金属风门5距阀体出风口上方3/4高度处穿接一定位轴6,阀体里面有风门挡圈7;参见图4,止逆阀2阀体的一侧由键槽8。
如图1所示,显示了方板式的连接,是由底座1的方板10与止逆阀2套接;如图2所示,显示了圆筒式的连接,是由底座1的圆筒11与止逆阀2套接;上述两种连接是进一步是由止逆阀2阀体无剑槽8的一侧由进风口与抽油烟机的排烟风管相连接,止逆阀2阀体后端有剑槽8的一侧与底座1有剑槽9的一侧相接,止逆阀内侧一圈设有风门挡凸7,整板式金属风门5由一根通长定位轴6固定在阀体内。
如图3所示,变径3呈前后相通的空心套状,变径3的前端与直径180毫米抽油烟机的大口径风管相连接,变径3的后端与止逆阀无剑槽的一端呈插口式连接。止逆阀2与变径3之间的连接组合,可由变径3套接在止逆阀2的进风口上,即变径3的后端与止逆阀2无剑槽的一端呈插口式连接;也可在止逆阀2的两端各插接有一个变径,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全,未经陈国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0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