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滤水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00338.1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73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尤龙;孔延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创高科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沈阳分院;尤龙;孔延升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11001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壶,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可以用于过滤倒入水壶中的水的过滤水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过滤水壶通常是在水壶内设置过滤网或活性炭过滤器对水进行过滤,但这种过滤水壶仅能滤除水中较大的杂质颗粒,对水中溶解的氯、重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则去除能力较差,因此并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饮用水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过滤后水的品质较高的过滤水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水壶,包括壶体及设置在该壶体内的过滤器,在所述壶体内设有一隔板,将壶体内腔分为上下二部分,所述隔板之间设有一安装孔,所述过滤器装于该安装孔内,该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和装于该过滤器壳体的滤料,所述滤料包括铜锌合金颗粒和超纤维活性炭颗粒。
所述过滤器壳体包括二层壳体,其中一层壳体装有所述铜锌合金颗粒和超纤维活性炭颗粒,另一层壳体装有量子活化瓷颗粒,该二层壳体彼此活动连接。
在其中上层壳体周边设有环状凸缘,而所述安装孔周边下凹形成容纳所述环状凸缘的空间,所述二层壳体之间通过螺纹彼此连接。
所述过滤器壳体中含有艾金生粉末。
超纤维活性炭孔隙直径不大于0.2微米,直接开口于纤维表面,超微粒子以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可形成丰富的纳米空间,形成的这些空间的大小与超微粒子处于同一个数量级,从而造就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因超纤维活性炭比颗粒活性炭外表面积大,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超纤维活性炭通常是颗粒活性炭外表面积的5-10倍。因此超纤维活性炭对水质净化具有极好的效果,它不但能去除异臭异味,提高水的纯净度,对水中各种杂质如氯、卤素甲烷有机物、酚、汞、铬、砷、铅、氰化物、硫化氢等非极性化合物都有很高的去除率。
铜/锌合金颗粒,它通过微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Redox)进行水处理工作,在与水接触时,合金中的两种金属在亚微观尺度上构成无数小的原电池系统,这种材料在水中具有强大的反应能力和极快的反应速度,可以清除水中高达99%的氯和水中溶解的铅、汞、镍、铬等金属离子和化合物。对抑制细菌、真菌、污垢、水藻的滋生效果卓著。铜/锌合金颗粒介质与微滤、超滤、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状活性碳相比,在提高水处理效率和持续保持高效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消耗更低。
量子活化瓷是牧野博士利用了30多种贵重氧化金属和稀有瓷土为原料,经过2000℃高温烧制而成,它能够释放出8-14微米的“生命光波”形成一个能量转换体,在瞬间吸收和释放能量,使水中的微量二价和三价铁盐形成脂质复合体,产生高速核旋转和电子旋转,赋予水8-12微米的高阶波动能量并切割水分子,使普通的水变为振幅为53赫兹的小分子团的弱碱性能量水,得到更有益于人体吸收高品质饮用水。(注:生命光波:几十年前,航天科学家对处于真空、失重、超低温、过负荷状态的宇宙飞船内的人类生存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太阳光当中波长为8-14微米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科学家称这一波段的远红外线为“生命光波”)
而艾金生粉末是由瑞士PLASTON公司的德国科学家HeinzW.Stadelmann博士开发的产品,成功地改变了银离子的表面结构而产生抗菌平衡系统技术,具有自动调节、自动更新、自动保护的三大特性。因此采用含有艾金生粉末的过滤器壳体可有效阻止水中细菌、微生物的繁殖,起到防止水二次污染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过滤效果更好,过滤的水的品质更高,该产品结构也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壶体 2.隔板 3.滤料 4.过滤器上层壳体
5.过滤器下层壳体 6.安装孔 7.量子活化瓷颗粒
8.环状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水壶,包括壶体1及设置在该壶体1内的过滤器,在所述壶体1内设有一隔板2,将壶体内腔分为上下二部分,所述隔板2之间设有一安装孔6,所述过滤器装于该安装孔6内,该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4、5和装于该过滤器壳体的滤料3,所述滤料包括铜锌合金颗粒和超纤维活性炭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创高科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沈阳分院;尤龙;孔延升,未经北京中创高科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沈阳分院;尤龙;孔延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03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型自驱动胶囊
- 下一篇:一种有瘦腰功能的护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