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维加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0529.8 | 申请日: | 200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00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联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联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7/04;F24H9/18;F28D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7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维 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健型洗浴(即水疗养)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仅通过一套加热系统即可对多个洗浴水池进行加热控制的多维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保养意识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同时,随着人们工作时间的相对缩短,假期的相对增加,人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参加娱乐休闲活动。所以,将保健养生、休闲锻炼融于一体的活动项目在未来社会必定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娱乐方式。水疗恰好是这样一种“寓保健、治疗于娱乐、休闲之中”的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有极大的改善、保养作用的活动。简言之,“水疗”即指有意识地用水来预防、治疗疾病,保持和维护人体健康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更进一步的探讨、开发和实施水的更多保健功用的文化研究活动。
温泉洗浴是水疗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而温泉洗浴的一项重要条件在于适于人体长期接触的温度。为了长期保持这种温度,池水加热系统应运而生。
传统的池水加热系统为单池单系统,即每个洗浴池均单独使用一套循环加热系统。这样虽然可以达到各浴池独立温控的效果,但同时设置多个加热器,不但操作繁琐,且会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多个洗浴水池实现共同加热的多维加热系统,其具有安装、维护、操作简便,降低成本,节省资源等诸多优点。能够实现多个洗浴池的同时加热,温控精度高,使用安全可靠,保健功能极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维加热系统,用于多个水池的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维加热系统包括:
多个热交换盘管,所述热交换盘管分别位于所述水池内;
多组换热介质输送管路,该换热介质输送管路连接热交换盘管实现热交换盘管内换热介质的输送;
换热器,连接设置该多组换热介质输送管路。
具体的讲,所述热交换盘管位于所述水池底部设置的凹坑内。
所述换热器的后端即换热介质的流入端设置一组分水器,所述多组换热介质输送管路经该分水器汇流至换热器的后端。
所述分水器与换热器之间设置循环水泵。
所述换热器的前端即换热介质的流出端设置另一组分水器,所述多组换热介质输送管路经该分水器分流至所述热交换盘管。
所述换热器的前端管路上连接设置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连接设置软化水装置。
所述换热器包括一外壳体,外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热媒入口和热媒出口,所述壳体内设置盘管,所述排管的两端穿设于壳体壁外部。
所述换热器的外壳体为一筒状,其两端设置热媒入口和热媒出口,所述盘管为多组并列设置的铜盘管,各组盘管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筒壁外部并连接换热介质。
所述换热器的外壳体筒壁上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处设置密封法兰盘,筒壁下方设置有泄水阀。
所述换热器的热媒入口通道上设置有电子式远传温控阀和控制面板。
该多维加热系统对多个洗浴水池采用热交换加热方式,通过多组换热介质输送管路和其分别连接的热交换盘管对各个洗浴水池进行间接加热,使得各个水池的水温可实现良好的控制性能。同时每个水池单独设置的热交换盘管能够实现灵活控制和须加热水池个数的灵活调控。换热器对所有流经热交换盘管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其通过热媒对其壳体空腔内的盘管进行充分热交换,实现了换热介质的热量携带。通过整个换热介质在该系统内的闭路循环,即提高了水池加热的可控性,又有效的减少了加热的热损失,使得多个水池的加热成本大大降低,可控性提高。另外,通过该一套多维患热系统可以对多个不同温度的洗浴水池进行加热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多维加热系统能够对多个洗浴水池实现共同加热,其具有安装、维护、操作简便,降低成本,节省资源等诸多优点。能够实现多个洗浴池的同时加热,温控精度高,使用安全可靠,保健功能极佳。改多维加热系统可用于各种洗浴场所和温泉洗浴场所的洗浴池的加热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组成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换热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联,未经陈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0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线体外形车削夹具
- 下一篇:一种变中径变丝径变节距的螺旋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