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压补水脱气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00566.9 | 申请日: | 200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43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宛金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宛金晖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6北京市海淀区翠微***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压补水 脱气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定压补水脱气机组涉及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集中供暖/或中央空调/或各种换热器的水循环系统的定压补水脱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定压补水脱气机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集中供暖/或中央空调/或各种换热器的水循环系统的定压补水脱气来说,其功能均为单一的方式,或仅仅具备脱气的单一功能、或仅仅具备定压的单一功能、或仅仅具备补水的单一功能、或对定压与补水在各自分离基础上实施简单的叠加,存在着脱气设备结构复杂、定压与补水及脱气各自分立、设备数量多、不利于安装操作与维修保养、不便于统一的科学管理、占地面积大、耗用能源高、综合经济效益差......等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基于申请人的专业知识和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丰富经验以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现状基础上,采用“定压补水脱气为一体”关键技术而研制成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用“定压补水脱气为一体”关键技术,其水箱与液位器固定连接,热源件的上端与A泵的上端通过D管、热源件的下端与A泵的下端通过C管均固定连接,水箱进端通过A管及出端通过B管均与C管固定连接,C管与节流阀A通过E管、同时C管与节流阀B通过L管、节流阀A与单向阀A通过F管、单向阀A与B泵通过G管、B泵与电磁阀A通过H管、电磁阀A与脱气罐通过J管、脱气罐与N管通过K管、H管与电磁阀C通过I管、电磁阀C与O管通过W管、节流阀B与电磁阀D通过M管、电磁阀D与电磁阀B通过N管、电磁阀B与单向阀B通过O管、单向阀B与节流阀C通过P管、节流阀C与补水箱通过Q管、M管与S管通过R管、S管的一端与节流阀D的一端、S管的另一端与电磁阀E的一端、节流阀D的另一端与T管的一端、T管的另一端与电磁阀E的另一端、S管与安全阀通过U管、安全阀与T管通过V管、T管与排放管的一端、补水箱与排放管通过连接管均固定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的目的是:采用“定压补水脱气为一体”关键技术、提供“定压补水脱气机组”新设备,达到结构科学合理而简单巧妙、定压与补水及脱气同时进行而有机结合、单台设备而利于安装操作与维修保养、占地面积小而利于科学管理、耗用能源低而综合经济效益佳、使用方便而效果稳定可靠、便于加工制作而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预期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定压补水脱气机组,主要由水箱、液位器、热源件、A泵、节流阀A、单向阀A、B泵、电磁阀A、脱气罐、电磁阀B、电磁阀C、节流阀B、电磁阀D、单向阀B、节流阀C、补水箱、节流阀D、电磁阀E、安全阀、A管、B管、C管、D管、E管、F管、G管、H管、I管、J管、K管、L管、M管、N管、O管、P管、Q管、R管、S管、T管、U管、V管、排放管、连接管、W管构成;
所述定压补水脱气机组,其水箱与液位器固定连接,其热源件的上端与A泵的上端通过D管、热源件的下端与A泵的下端通过C管均固定连接,其水箱进端通过A管及出端通过B管均与C管固定连接,其C管与节流阀A通过E管、同时C管与节流阀B通过L管、节流阀A与单向阀A通过F管、单向阀A与B泵通过G管、B泵与电磁阀A通过H管、电磁阀A与脱气罐通过J管、脱气罐与N管通过K管、H管与电磁阀C通过I管、电磁阀C与O管通过W管、节流阀B与电磁阀D通过M管、电磁阀D与电磁阀B通过N管、电磁阀B与单向阀B通过O管、单向阀B与节流阀C通过P管、节流阀C与补水箱通过Q管、M管与S管通过R管、S管的一端与节流阀D的一端、S管的另一端与电磁阀E的一端、节流阀D的另一端与T管的一端、T管的另一端与电磁阀E的另一端、S管与安全阀通过U管、安全阀与T管通过V管、T管与排放管的一端、补水箱与排放管通过连接管均固定连接。
所述的定压补水脱气机组,所述水箱、补水箱均为箱体状结构,所述液位器为设置有刻度的管状结构,所述热源件为换热器状结构,所述A泵、B泵为泵状结构,所述节流阀A、节流阀B、节流阀C、节流阀D均为节流阀状结构,所述单向阀A、单向阀B均为单向阀状结构,所述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电磁阀E均为电磁阀状结构,所述脱气罐为密封的罐体状结构,所述安全阀为安全阀状结构,所述A管、B管、C管、D管、E管、F管、G管、H管、I管、J管、K管、L管、M管、N管、O管、P管、Q管、R管、S管、T管、U管、V管、排放管、连接管、W管均为管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宛金晖,未经宛金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05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离子催化裂解气化装置
- 下一篇:散状物料斗的防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