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芽菜脱壳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0668.0 | 申请日: | 200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14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颜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文成 |
主分类号: | A23N7/00 | 分类号: | A23N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屏***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壳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除芽菜外壳的装置,尤指一种利用水流所产生的涡流,让芽菜能快速脱壳的芽菜脱壳设备。
背景技术
按,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对于个人的饮食、生活、运动等方面皆十分要求,就饮食方面而言,现今社会中已有十分多的人口在选择餐饮食,会以有机蔬果为优先考量,由于芽菜的营养价值高,因此目前有许多早餐、果汁或蔬菜均会使用芽菜当作有机蔬果之一,而目前芽菜的培育方式,皆利用培养盘将芽菜种子布满在其上方,再放至于培养室中,依照固定的水量与湿度进行培育,当于培养室中的芽菜达到可收成的阶段时,养殖业者则必须将每一盘的芽菜取下,并且将芽菜上的外壳利用脱壳机或手工方式方能将所有的外壳取下,而此种脱壳方式不仅耗工且费时,再者,倘若利用脱壳机进行脱壳的话,会造成部分芽菜的断裂,因此造成芽菜收成量不佳的情事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流所产生的涡流,让芽菜能快速脱壳的芽菜脱壳设备的新型专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芽菜脱壳设备,其主要由水槽及供水设备所组成,其中水槽则分成第一水槽区及第二水槽区,第一水槽区供芽菜进行初步脱壳,而第二水槽区则完成初步脱壳的芽菜,进一步进行最终脱壳的处理,于水槽一端则架设有供水设备,而其供水设备则包含有抽水马达、空压机及输送管组,藉由抽水马达由蓄水槽内将水透过输送管组输送至水槽内,另透过空压机能将空气打入水中,由于空气会使水槽内的水产生涡流,藉由此涡流让具有外壳的芽菜能顺利脱壳且不会发生折断的情形,进而能大幅减少利用人工脱壳的时间,更能于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脱完壳的芽菜;
由于水槽底部及上面分别各架设有排水管组及排气管组,因此在去壳时更能增加其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具有外壳的芽菜能顺利脱壳且不会发生折断的情形,进而能大幅减少利用人工脱壳的时间,更能于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脱完壳的芽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芽菜脱壳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芽菜脱壳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芽菜脱壳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芽菜脱壳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号说明】
芽菜脱壳设备......1 水槽......10
第一水槽区......102 第二水槽区......104
集中槽......106 排水区......108
供水设备......12 抽水马达......120
空压机......121 输送管组......122
排水管组......124 排气管组......126
排气孔......127 排水支管......128
流量控制阀......129 隔板......14
信道......14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芽菜脱壳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芽菜脱壳设备1,其主要由水槽10及供水设备12所组成,其中水槽10则分成第一水槽区102及第二水槽区104,于第一水槽区102一端架设有一供置放芽菜至水槽10内的集中槽106,且第一水槽区102供芽菜进行初步脱壳,而第二水槽区104则与集中槽106同一端界定有一排水区108,以供水槽10内的水将脱完壳的芽菜排至篮子内,进一步进行最终脱壳的处理,于水槽10一端则架设有供水设备12,而其供水设备12则包含有抽水马达120、空压机121及输送管组122,藉由抽水马达120将蓄水槽2内的水透过输送管组122输送至水槽10内。
另外,上述的输送管组122分别衔接有一与抽水马达120相连接的排水管组124及一与空压机121相连接的排气管组126,其中排水管组124则于管壁外侧上延伸有复数分别朝向该第一水槽区102及该第二水槽区104的排水支管128,并且架设于水槽10上方,而排气管组126则管壁外侧向上则形成有复数排气孔127,并架设于水槽10内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文成,未经颜文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0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