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高效滤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0833.2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78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平;曹和明;龚云水;嵇佑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平 |
主分类号: | B01D29/27 | 分类号: | B01D29/27;C11B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0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效 滤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油器,是一种适合小规模间歇生产用的滤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作坊式或者小规模企业生产植物油时,由于规模小,单位时间出油量少,无法采用连续过滤设备对粗油进行在线过滤,因此需要一种间歇式的滤油器,以过滤出粗油中的渣滓。并且,由于植物油比较粘稠,常压过滤效率比较低,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合家庭和小规模企业生产用的高效滤油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滤油器,能够进行间歇增压过滤。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滤油器,包括一个储油罐和一个滤油罐,所述储油罐的进料口安装有进料阀,储油罐上还设置有带进气阀的进气口以及带排气阀的排气口;在所述滤油罐内装有滤袋,滤油罐的罐盖上有进油口,进油口对向滤袋的袋口,滤油罐的罐盖与罐体之间有密封圈密封;所述储油罐罐底有出油口通过安装有阀门的管路与所述滤油罐的进油口连通。
在所述的滤油罐的罐体内还可以设置有带多个通孔的内筒,内筒与罐体内壁之间有间隙形成油的流通通道,所述的滤袋放置在该内筒内。
在所述的滤袋内还可以放置一个直径小于内筒和滤袋的中空圆桶,以使滤袋与圆桶外壁之间形成油的流通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新型高效滤油器,由一个储油罐以及一个滤油罐组成,将小型榨油机生产的油一次或分次加入储油罐到一定储量后,通入压缩空气加压将粗油压入滤油罐内,利用滤袋进行过滤,以将大部分渣滓和油分离,生产精制植物油。由于采用有压过滤,因此过滤效率高,采用储油罐储油,能够实现间歇式生产,特别适合家庭和小规模植物油企业生产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高效滤油器的示意图。
图2为滤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滤油罐罐盖与罐体法兰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高效滤油器,包括一个储油罐10和一个滤油罐20。
储油罐10的进料口安装有进料阀11,储油罐上还设置有安装有进气阀15的进气口,以及安装有排气阀14的排气口。
滤油罐20内装有由滤布缝制成的滤袋36,滤油罐的罐盖21上有进油口21a,进油口21a对向滤袋36的袋口,滤油罐20的罐盖21与罐体的法兰20a之间有密封圈35进行密封。
储油罐10罐底有出油口通过安装有阀门16的管路29与滤油罐20的进油口连通,以使储油罐内的油在压力作用下进入滤油罐20进行过滤处理。
为便于向储油罐加油,还有一个加油斗12安装在储油罐的进油口处。
在储油罐上还安装有压力表13,以观察储油罐压力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滤油罐采用滤袋进行过滤,能够方便地将过滤后的渣滓从滤油罐中取出,以及便于进行清洗和更换。为避免当滤袋内渣滓较多以及在油和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贴在滤油罐出油口堵住出油口影响出油,如图2所示,在滤油罐20的罐体内还可以设置安装有带多个通孔的内筒37,内筒37与滤油罐20的罐体内壁之间有间隙形成油的流经通道,滤袋36放置在该内筒37内。这样在油和空气的压力作用下滤袋是贴在带多个通孔的内筒37上,经滤袋过滤出的油通过内筒37上的通孔流到内筒37与滤油罐内壁之间的间隙内,不会造成滤袋贴在出油口上影响出油。
由于油是逐渐进入滤油罐过滤,滤油罐内部空间和滤袋越大,滤袋的使用面积越大,滤油罐的处理能力也越大,然而油是边进边过滤,空间较大时油的液面低,只有液面以下的滤袋发挥滤油作用,且易在底部形成滤饼影响过滤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如图2所示,在滤袋36内还放置一个直径小于内筒37和滤袋的中空圆桶39,以使滤袋与圆桶外壁之间形成油的流通间隙。这样虽然滤油器内筒容积较大,能够采用较大有效过滤面积的滤布,但实际的存油容量确减少,粗油淋到中空圆桶顶部后油圆桶外壁流下,不但进入的油不会冲击滤袋,且由于滤袋内部有效容积减少,液位高,使得滤袋从下到上大部分处于液位以下都起到过滤作用,以提高过滤效率。中空圆桶39采用弧形顶面以便于使淋上的油向下分流,在顶面中部有提手以便于提出或放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平,未经刘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0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砖构漩流冲浪式湿式除尘器
- 下一篇:真空电磁挡板充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