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识别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01281.7 | 申请日: | 200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23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识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整合有识别组件的扎线带,特别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电子识别带。
背景技术
无线电子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并读写相关数据,达成非接触式识别目的的电子系统。目前,无线电子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产品防伪、身份识别(例如:身份证、通行证等)、家畜或野生动物识别、以及物流管理等领域,逐渐取代传统纸车票、刷卡式识别卡、条形码等产品。射频识别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RFID system)即是一种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无线电子识别系统。
请参考图1,其系习知电子识别系统的示意图,电子识别系统100主要包括一系统主机110、一读取器120、以及一识别组件130。系统主机110内具有一数据库112,用以储存识别信息,例如使用者信息、商品信息等;读取器120耦接到系统主机110,用以发送及接收识别信号,并将所接收到的识别信号传送到系统主机110;识别组件130内储存有识别数据,并设置于对应该识别数据的对象上。在电子识别系统100的识别操作上,读取器120先发出探询用的识别信号,识别组件130收到读取器120的识别信号后,即回传带有识别数据的识别信号给读取器120,然后,读取器120再将识别数据传送至系统主机110,系统主机110再依据所接收到的识别数据及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识别动作,以产生识别结果。
常见的识别组件的形式包括电子标签、及识别卡等,请参考图2,其系一传统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电子标签20系由一基板21、天线23、及一识别芯片22所构成,其中,基板21系呈薄片状,一般为塑料材质或玻璃纤维材质;天线23是以铜材或铝材的金属薄片形成于基板上;而识别芯片22设于基板21上并与天线23形成连接。
在目前电子识别系统的应用上,电子标签大多以粘贴的方式贴附于物品上,以作为识别之用,然而,以电子标签作为防伪用途时,以粘贴方式的电子标签有可能被撕下而重新贴附于伪造物品之上,而失去防伪的功效。此外,当电子标签贴在金属表面或是含有水分的表面上时,无线电波会被反射或吸收而影响识别的效果,是故,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便成为本案发展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识别带,它可以达到一次性使用的目的,提高了电子标签的安全性能,进而提高了电子识别效果。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识别带,它适用于一待识别物上,该电子识别带包括:一带体,具有一扣合座及与该扣合座对应的一扣合部,该扣合部与该扣合座经扣合后,可将该带体绑附该待识别物上;一承载体,固接于该带体;以及一识别组件,固设于该承载体上,用以传送一识别信号。
因为本实用新型用电子识别带,由于该识别组件系固设承载体上,若意图将识别组件于承载体取下时,容易导致识别组件之天线被破坏,而使识别组件失效,而且,带体上之扣合座及扣合部一旦扣合后即无法分离,藉此使电子识别带达到一次性使用之目的,以符合产品防伪应用领域之需求,并且由此提高了电子标签的安全性能,进而提高了电子识别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一现有电子识别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一现有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识别带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中的电子识别带的扣合座与扣合部扣合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识别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将图5中的识别组件置于承载体的表面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实施例形成封胶层后A点至A’点联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0 电子识别系统 110 系统主机
112 数据库 120 读取器
130 识别组件 20 电子标签
21 基板 22 识别芯片
23 天线 300 电子识别带
310 带体 311 扣合座
312 穿孔 313 勾齿
314 扣合部 315 沟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12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钛基汽车发动机气门的方法
- 下一篇:香料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