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圆筒形巷道支护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2121.4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7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吕逢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逢彬 |
主分类号: | E21D15/02 | 分类号: | E21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5000山西省阳***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巷道 支护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矿用圆筒形巷道支护支架属于矿山巷道支护技术领域,适应于采矿巷道支护应用。
背景技术
巷道支护一直是困扰采矿业的一大难题,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支护方式,目前通用的支护形式主要有:①半圆拱形,料石砌喧,②梯形木棚支护,③梯形铁棚支护,④矩形锚杆支护,这几种支护方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支护工序烦琐(尤其砌喧和锚杆支护)。(2)支架各处的受力不均匀,顶梁受力最大,两帮次之,底板最小,支架容易出现折梁、折柱。(3)巷道维护量大,随着巷道的不断延伸顶板压力重新分布,就会出现巷道变形,冒顶、片帮、地鼓、断面缩小等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维护量会成倍的增加,一般情况下两年左右(甚至更短时间)就开始重新标棚,五年左右60%以上都得标新棚,顶板,围岩冒落,空帮漏顶现象严重,有些地方断面成倍扩大,有些地方却缩小,围岩松软地方维护更加困难。(4)顶板事故多发,由于这些支护的控顶面积有限,当顶板大范围来压时就会压垮支架发生冒顶事故,以上几种支护方式都易发生冒顶事故。(5)由于这些支护都是点线状支护,遇到水、火、瓦斯爆炸等灾害时巷道就会被摧毁,支护垮塌,通道被堵,给逃生和救援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受力情况好,能有效解决现有巷道支护中存在的顶板冒落,事故多,片帮,底鼓,折梁,折柱,断面缩小,维护量大等问题的矿用圆筒形巷道支护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所属述矿用圆筒形巷道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用0.5-1.0m宽,10mm以上厚的钢板制作成圆筒形支护体2,在圆筒形支护体2上设置有连接装置4,用夹板或螺丝联接,使多个圆筒形支护体2串联为一体成为圆筒形支架体3,在钢板与钢板之间用拉杆联接,圆筒形支护体2两断面1均为空心。这样巷道支护就象地下埋了一根钢管一样,在受力效果上是最好的。由于受巷道断面所限制,必须把钢板卷成比巷道端面小的圆筒才能运输到作业地点,在工作面组装完成。用卷成圆筒状的钢板对巷道进行支护,钢板的厚度要达到10mm以上,巷道端面越大钢板的厚度越厚,每块钢板的宽度不宜超过1米,每块钢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体,这样就跟埋入地下的钢管一样,
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实现了巷道全断面支护,每块钢板之间紧密连接,形成了一个无空隙的一体化支护;(2).每一块钢板都是一个整体,上下左右受力均匀,顶部给多大的压力和底部就给多大的支撑力,并且两侧的压力也相等;(3).在这样的支护下不用担心有冒顶事故的发生,它不会冒顶,不会片帮,不会出现折梁折柱;(4).不会发生断面缩小现象,不会发生底鼓,(5).不用后期维护,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在围岩松软的条件下它的优点会更加突出;(6).支护工序简单,巷道掘进速度快;(7).减少灾害的发生,遇到水、火、瓦斯爆炸等灾害也不会把巷道催垮。
附图说明:
附图为矿用圆筒形巷道支护支架结构图
图中:1.断面,2.圆筒形支护体,3.圆筒形支架体,4.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方案要求巷道设计成圆形的,根据巷道的周长确定钢板的长度,在钢板的每个边缘100mm的地方均匀的打上四个孔,把钢板卷成直径为的圆筒,然后用螺丝将其固定成形,待钢板运到工作面进行支护时将螺丝取掉,用液压支柱将其扩张,让钢板贴紧巷道围岩,最后用夹板和螺丝将其固定成型,钢板和巷道之间的空隙用碎石填实,这样钢板就形成了一个圆筒,对巷道进行支护,在架与架之间用四根拉杆相互连接。巷道的断面越大,圆筒的直径越长,钢板的厚度也随之加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逢彬,未经吕逢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21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板孔垂直度检测量规
- 下一篇:一种加工中心的底座导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