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数控镗铣床立柱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3950.4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2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帝凡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00 | 分类号: | B23B47/00;B23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诗琼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数控 铣床 立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数控镗铣床,具体的说是一种卧式数控镗铣床的立柱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所生产的镗铣床设备所采用的结构和设计方案,还是几十年前从苏联引进的。在该领域,我国没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在机械加工、制造等领域需要经常使用镗铣床。而目前我国国内所使用的高端镗铣床设备,一般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由于我们自己不能生产出满足国内生产加工需要的镗铣床设备,国内相关的产业发展经常受制于国外的技术。特别是那些和国防事业息息相关的领域,需要制造高精度的产品,对于机械加工设备会有更高的要求。对此,目前的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掌握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并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但为了遏制竞争对手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他们对于这些高端设备的出口设置了众多的技术壁垒。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在很多领域都已经取得了技术突破并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但是对于镗铣床设备领域,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公开的该领域的专利总量不超过二百件,其中针对卧式镗铣床的专利数量则更少。同时,经过仔细研究这些已经公开的专利我们也会发现,对于这些专利里面,更多的是针对现有的镗铣床进行局部改进和设计,还不能脱离现有的技术框架进行全新的设计。所以截止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能力进行生产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镗铣床特别是卧式镗铣床。这是我国国内的镗铣床生产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综上所述,生产出一种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镗铣床,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生产需求、摆脱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壁垒,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和革新。设计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镗铣床,是立足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同时也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
常用的卧式镗铣床的支撑立柱都采用单侧结构,镗杆位于立柱的一侧,这种结构的缺陷是单侧的结构使立柱受到扭力,容易产生倾向于镗杆的应变,单侧的固定方式本身也不够稳定。
同时,针对单侧立柱结构,常用的卧式镗铣床采用单重锤平衡滑块、固定在滑块上的电机、齿轮箱等的重量。单重锤结构稳定性差,承重相对集中,对立柱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完全自主设计的卧式数控镗铣床,其立柱采用双立柱结构,将镗杆放置在双立柱的中间,整体承重更均匀,双立柱的结构也使整个系统更为稳定。同时,针对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立柱结构,采用双重锤平衡结构,使双重锤的重量分配到双立柱上,与单重锤结构相比,重量分配更均匀,立柱的承重减少了一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数控镗铣床立柱结构,采用相对简单机构实现同时传动镗杆和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卧式数控镗铣床立柱结构,包括立柱、安装在立柱上的滑轮架和平衡重锤,立柱整体一体成型,采用龙门框架式设置,在双立柱上设有与滑块连接的导轨,立柱的顶部横梁上设有丝杠孔,丝杠孔安装用以带动滑块沿着导轨运动的丝杠;优化的实施方式为导轨为V形导轨;柱体为中空,并且在柱体的内侧设有若干加强筋;平衡重锤为双重锤结构,平衡重锤和滑块吊接在滑轮架上;所述平衡重锤的两个重锤分别放置在立柱柱体内部的中空位置,柱体内部设有导向轨,平衡重锤上设有与所述导向轨配合的轨道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整体承重更均匀,双立柱的结构也使整个系统更为稳定;使用维修方便、安全可靠;布局合理,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立柱的主视图;
图2是立柱的俯视图;
图3是立柱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平衡重锤的主视图;
图5是平衡重锤的俯视图;
图6是滑轮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
1、立柱;2、滑轮架;3、平衡重锤;4、V形导轨;5、丝杠孔;6、加强筋;7、导向轨;8、轨道槽;9、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帝凡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帝凡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3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