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块散热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4017.9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18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君豪;王凯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俊;孙东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块于使用时会产生热能,若无法有效做散热的动作,常导致背光模块的部分组件(例如:偏光片等)因高温而发生劣化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块的散热方式,大都是光源产生的热量以辐射方式散发,藉此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然上述的散热方式由于效率低,致使背光模块的温度较高,降低了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行性高、制造成本低廉,且能有效将背光模块生成的热能快速分散的散热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包括:
一背光模块,具有一模块框;
一支架,其用以支撑上述背光模块;
一导热组件,设于上述背光模块的模块框及支架之间并连接。
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达成的功效具体表现在于:当背光模块被启动而发出光线及热能时,热能自背光模块传递至模块框,再藉由导热组件的传导,将热能传递至支架,使背光模块生成的热能由模块框、导热组件及支架散出,藉由扩大散热面积而达到快速令背光模块降温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块散热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块散热结构的侧视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块散热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块散热结构的侧视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就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块散热结构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参考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背光模块散热结构,包括:
一背光模块1,包含:一用来固定导光板等组件的模块框11,该背光模块1由外向内可以依序迭设有:一导光板、一上扩散片、一上集光片、一下集光片、一下扩散片、一导光板及一反射片,并于导光板的侧边设有灯管或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上述背光模块1所包含的各组件图中未示);一支架3,其用以支撑上述背光模块1;一导热组件2,设于上述背光模块1的模块框11及支架3之间并连接;上述支架3为热传导良好的金属,如:银、铜、硅或铝合金其中的一种;上述导热组件2也为热传导良好的金属,如:银、铜、硅或铝合金其中的一种。
当背光模块1被启动而发出光线及热能时,热能自背光模块1传递至模块框11,再藉由导热组件2的传导,将热能传递至支架3,使背光模块1生成的热能由模块框11导热组件2及支架3散出,而达到令背光模块1降温散热的目的。
当背光模块1所生成的热能得以由更多的面积散出,便能快速降低背光模块1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劣化的机率,并可以提高背光模块1光源的操作效率与辉度,及延长背光模块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虽藉由前述实施例来描述,但仍可变化其形态与细节,于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而达成,并由熟悉此项技艺的人士可了解。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藉本实用新型原理可以具体实施的方式之一,但并不以此为限制,应依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飞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40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