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4071.3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6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蔡裕隆;周少凯;王焜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裕隆 |
主分类号: | G02B23/00 | 分类号: | G02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组装 检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视镜,尤指一种简化结构且能提升成像质量的检视镜。
背景技术
一般机械为了使整体体积不至于庞大,于是在设计时将各组件之间的距离缩至最小,以便充分利用容置空间,而机械发生问题时,在各组件之间的狭小空间则必须利用检视镜等工具进行检查工作。
然而,一般用来检查用的检视镜存在有许多缺失,首先,检视镜内的检视机构结构复杂,组装困难,而且检视镜因无法有效缩小头部的体积,而无法有效伸入狭小空间内部进行工作。再者,检视镜的内部机构无法有效定位,很容易就发生影像不清晰的问题,无法正确显示内部影像,进而影响机械问题的判断,对于上述问题,亟有待于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上述现有结构的缺失,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实用新型出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克服上述现有结构的所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解决现有结构存在的“结构复杂、组装困难、头部体积过大、以及影像不清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管体,其一端具有一开口,所述的开口结合一镜盖;
一检视装置,其设在所述的管体内的开口处;
一电路基板,设在所述的管体内,所述的电路基板设有两纵向延伸的连接部,两连接部嵌设在所述的检视装置两侧,且所述的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的检视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其中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同时具有定位以及电性连接的效果,以达到减少光源模块、影像撷取模块与感测模块间用来定位以及电性连接的结构,进而使检视装置的结构简化,以缩小检视镜的头部,且具有快速组装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其中光源模块、影像撷取模块以及感测模块定位于同一个基准上,以使检视装置提升成像质量,获得更为清晰的影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管体;101开口;102镜盖;2检视装置;30光源模块;31光源电路板;311穿孔;312第一缺口;32发光件;40影像撷取模块;41镜座;411第一端;412第二端;413容置槽;414穿孔;415第二缺口;42镜头;50感测模块;51感测电路板;511第三缺口;52感测芯片;3电路基板;30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剖视图以及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管体1以及一检视装置2以及一电路基板3,所述的管体1为长套筒,且所述的管体1一端形成一开口101,所述的检视装置2以及电路基板3设在所述的管体1内,所述的开口101结合一镜盖102。
同时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组装的检视镜的剖面示意图,所述的检视装置2包括有一光源模块30、一影像撷取模块40、一感测模块50,所述的影像撷取模块40设在所述的光源模块30以及所述的感测模块50之间。
所述的光源模块30具有一光源电路板31,所述的光源电路板31中心具有一穿孔311,所述的光源电路板31的外缘设有两相对的第一缺口312,所述的光源电路板31相反于所述的影像撷取模块40的一侧表面设有两发光件32,所述的发光件32能够朝向管体1开口101发出光源,以达到照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裕隆,未经蔡裕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40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制输电裸导线表面覆冰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真空微电子加速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