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与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4373.0 | 申请日: | 2009-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20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新宗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冷暖气机、冰箱、冰柜、汽车空调、电脑、电视等的制冷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冷暖气机、冰箱、冰柜、汽车空调、电脑、电视等家用电器,其制冷系统耗电量大,且散热系统排热量也大,会带来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制冷快、耗电少、可除去大量排热量的制冷与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制冷与散热装置,包括由循环泵、集释冷魔块、制冷风机、集散热魔块及散热风机构成,其所述循环泵与集释冷魔块、集散热魔块连通并组成一个封闭循环。
上述中:
所述集释冷魔块由四排铜管与铝翅片串接成,其第一、三排铜管连接相通,进口一端接循环泵,出口一端接集散热块,第二、四排铜管连接相通与外界封闭,所述集散热魔块由六排铜管与铝翅片串接成,其第一、二排铜管和第五、六排铜管连接相通,进口一端接集释冷魔块,出口一端接循环泵,第三、四排铜管连接相通与外界封闭;
所述集释冷魔块由两排铜管与铝翅片串接成,其第一排铜管的进口端接循环泵,出口一端接集散热魔块,第二排铜管与外界封闭,所述集散热魔块由两排铜管与铝翅片串接成,其第一排铜管的进口端接集释冷魔块,出口一端接循环泵,第二排铜管与外界封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制冷快、耗电少、可除去制冷系统引出的大量热量,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据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集释冷魔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散热魔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与散热装置,包括由循环泵1、集释冷魔块2、制冷风机3、集散热魔块4及散热风机5构成,所述循环泵1与集释冷魔块2、集散热魔块4连通并组成一个封闭循环。其集释冷魔块2由四排铜管201、202与铝翅片203串接成,其第一、三排铜管201连接相通。进口一端接循环泵1,出口一端接集散热块4,内装入环保制冷液,在循环泵1的驱动下,可循环流动,第二、四排铜管202连接相通与外界封闭,内装入超导冷液,它具有快速吸冷、在超低温状态下不结冰的性能,在消耗电量很少的情况下,也能有足够的冷量满足环境降温的效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其集散热魔块4由六排铜管401、402与铝翅片403串接成,其第一、二排铜管401和第五、六排铜管401连接相通,进口一端接集释冷魔块2,出口一端接循环泵1,管内流动着由集释冷魔块2循环过的制冷液,第三、四排铜管402连接相通与外界封闭,内装入热容量大的导冷液,在遇热后转化成无数气泡,其汽化的过程也是其耗热的过程,未被消耗部分热量被此导冷液吸收后,一直积累、储存达到极点后,会自动慢慢释放出来,同时此导冷液逐步自我还原,不汽化,不会损耗,因此在制冷过程中散发的热量经过此冷液吸收滤化后,不再是污染环境的大排量热气,所以达到了环保的要求
如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其集释冷魔块2由两排铜管201、202与铝翅片203串接成,第一排铜管201的进口端接循环泵1,出口一端接集散热魔块4,内装入环保制冷液,可循环流动,第二排铜管202与外界封闭,内装入超导冷液,也能有足够的冷量满足环境降温的效用;其集散热魔块4由两排铜管401、402与铝翅片403串接成,第一排铜管401的进口端接集释冷魔块2,出口一端接循环泵1,管内流动着由集释冷魔块2循环过的制冷液,第二排铜管402与外界封闭,内装入热容量大的导冷液。
本实用新型若使用在移动冷暖气机、冰箱、冰柜、汽车空调、电脑、电视上,其移动冷暖气机不再有尾巴,冰箱、冰柜排热小,汽车空调使用时仅需插在点烟器上,不需引擎带动,可延长发动机使用期限,可去除电脑主机散发的热量,电视散热良好,在人们使用的同时感觉到冷气享受,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新宗,未经吴新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43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