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米种子固定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5408.2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04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华 |
主分类号: | A01C1/04 | 分类号: | A01C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44000四川省宜宾***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种子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子固定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杂交玉米叶片定向生长播种的种子固定架。
背景技术
玉米单株定向密植方法,即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叶片定向生长,单株间的叶片平行,不相互遮掩,以达到每单株玉米获得最长的日照时间,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玉米产量,能提高玉米亩产量20%以上。但直接田间播种,玉米的叶片生长方向是杂乱的。通过肥团单株育苗后,把玉米的叶片平行定向移栽,工作量增大,难以得到普遍应用。因此现在普遍应用的玉米播种方式是肥团双株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种,但双株肥团育苗后玉米苗根系生长交错、叶片交错,不能分为单株而不可能实现定向移栽。单株肥团育苗所需要的肥团是双株育苗的两倍,工作量成倍增加,农户大多数不愿意使用单株肥团育苗。目前农业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国家规定纯度为96%以上,纯度达到标准的杂交玉米种子在形状上有一致性。经过实验,同一品种的杂交玉米叶片的生长方向与其种子的形态、方向呈固定角度,这就为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可使玉米叶片定向生长播种的种子固定架提供了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玉米种子固定架,可方便实现杂交玉米叶片定向生长播种,可大幅度节省农民用工并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玉米种子固定架,其特征是:它包括架体,该架体具有用于定向固定玉米种子的固定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架体为条形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架体为空心管,该空心管的管壁上分布设置有贯通的微孔,管内填充有填料。
所述固定结构是架体外壁上所具有的粘贴面。
所述固定结构是在架体外壁上设置的卡槽。
所述固定结构是在架体上开设的扁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玉米种子按同一形态和方向固定在架体的外壁上或者架体内,将架体排布在地面并覆土、浇水后,即可方便地实现杂交玉米叶片定向生长播种,大幅度节省农民用工并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随架体排布或填充于架体内的填料含有肥料、微量元素以及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在浇水后缓慢溶解,有利于促进玉米的发芽和生长。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十二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玉米种子固定架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玉米种子固定架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玉米种子固定架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玉米种子固定架实施例4的主视图;
图8是沿图7中D-D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玉米种子固定架实施例5的主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E-E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玉米种子固定架实施例6的主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F-F线的剖视图.
图中示出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架体10、粘贴面11a、卡槽11b、扁形通孔11c、微孔12、填料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种子固定架包括架体10,该架体10具有用于定向固定玉米种子的固定结构。玉米种子按同一形态和方向固定在架体10的外壁上或者架体10内,将排布在地面并覆土、浇水后,即可方便地实现杂交玉米叶片定向生长播种,大幅度节省农民用工并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随架体10排布或填充于架体内的填料含有肥料、微量元素以及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在浇水后缓慢溶解,有利于促进玉米的发芽和生长。
所述架体10通常可采用条形板,如矩形板、弧形板、三角形板等。在由图1、图2示出的实施例1,由图3、图4示出的实施例2,由图5、图6示出的实施例3中,所述架体10通常即采用条形板结构。所述架体10通常也可采用条空心管,在由图7、图8示出的实施例4,由图9、图10示出的实施例5,由图11、图12示出的实施例6中,所述架体10通常即采用空心管结构,空心管的管壁上分布设置有贯通的微孔12,管内填充有填料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华,未经罗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5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