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内置多层受热管的双层暖气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5702.3 | 申请日: | 2009-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3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洋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753400 宁夏回***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内置 多层 受热 双层 暖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炉灶,尤其涉及一种设有内置多层受热管的双层暖气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广大地区冬季仍采用煤炉取暖,传统煤炉为单一炉体,一方面煤炭在炉膛内燃烧产生的热量经炉口加热物体,有相当大一部分热量通过炉壁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热量的散失;另一方面,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灰烬附着在炉膛内部,除不易清理外还会造成炉膛内温度过高,造成安全隐患。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炉子存在的能源利用率差、清理不方便的问题,对炉子的改进很多,如专利92106401.2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双层炉排反烧锅炉,上层水管炉排设计为平面波浪型,从而提高了反烧炉排的透气性,提高了反烧强度,致使整炉的燃烧强度和燃烧率都得到提高。但是锅炉内管道较为复杂,制作工艺复杂,且难以清理管壁上附着的。又如专利号02211579.X所述的两段清洁燃烧燃煤锅炉,在燃烧室中设有上集箱和下集箱,在燃烧室的上集箱和下集箱之间连接内、外水冷壁管,内水冷壁管上之间部焊接有鳍片,内水冷壁管之间中下部焊接有若干鳞片,内水冷壁管、鳍片和鳞片构成上小下大的正台形气化室,由内、外水冷壁管构成包围气化室的环形“二次燃烧室”。此实用新型在气化室和二次燃烧室形成两阶段燃烧,煤炭燃烧比较充分,但专门加工鳞片、鳍片等部件,结构较为复杂,加工生产需要专有设备,生产成本高,不易大规模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内置加热管的双层暖气炉,解决现有暖气炉存在的热能利用率低、结构复杂不易大规模生产等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设有内置多层受热管的双层暖气炉,主要结构为暖气炉,暖气炉体分为内、外两层,在内层炉体5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水层火路牵引圆板7、火路牵引板9,在水层火路牵引圆板7上设有多根分路火管8,分路火管8向下垂直弯曲并与火路牵引板9连接,在火路牵引板9上设有多根加热排管10,加热排管10向下弯曲并分为平行的两层,两层加热排管之间交叉排布。
在暖气炉底部设有底层清灰口8,底层清灰口8位置与火路牵引板9平行,在暖气炉上部设有上部清灰口18,上部清灰口18的位置与水层火路牵引圆板7平行。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煤炭自加料口21加入燃烧炉中,燃烧产生的热气自火道20进入内层炉体5内,并自下而上分别与加热排管10、火路牵引板9、分路火管8、水层火路牵引圆板7充分接触,热量转移到上述部件中充有的水中,当炉内的水达到需要的温度时,通过设在燃烧炉外层炉体13上的出水管19将热水引出使用。烟气自设在外层炉体上的烟道口2排出,在外层炉体上还设有供水嘴3,当炉中的水用至一定限度时通过供水嘴3将冷水加入炉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为暖气炉和燃烧炉,在暖气炉内设有内置加热管,结构简单,方便生产。
2.热效率高,节约能源,与传统煤气炉相比,增设的加热排管、水层火路牵引圆板、分路火管、水层火路牵引圆板大大增加了与热空气接触的面积,使热量能被大量吸收,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设有内置加热管的双层暖气炉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设有内置加热管的双层暖气炉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设有内置加热管的双层暖气炉II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设有内置加热管的双层暖气炉水层火路牵引圆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设有内置加热管的双层暖气炉火路牵引板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的名称为:
1-封火翻板、2-烟道口、3-供水嘴、4-外层炉体、5-内层炉体、6-水路连接管、7-水层火路牵引圆板、8-分路火管、9-火路牵引板、10-加热排管、11-底层清灰口、12-平台炉面、13-燃烧炉外层炉体、14-炉条控制杆、15-炉灰抽匣、16-抽匣把手、17-调节开关、18-上部清灰口、19-出水管、20-火道、21-加料口、22-固定螺栓、23-炉条、24-燃烧炉内层炉体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洋,未经张海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57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