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5853.9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33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石匀宁;石萱;汪家豪;陈长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匀宁;石萱;汪家豪;陈长岚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V23/00;H02J7/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尤指一种太阳能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为洁净能源之一,利用自然环境供应的太阳能产生电力,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避免核能发电的高危险性。此外,太阳能电池板的操作寿命长,维护成本低,使得太阳能成为替代石化燃料的首选能源。基于环保考虑,太阳能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在各种领域。
大体来说,太阳能应用装置的电源供应机制主要包括有太阳能电池数组(Photovoltaic array)与蓄电池等两个部份。太阳能电池数组是由复数个太阳能电池模组(即太阳能电池板)所串联组成,每一太阳能电池模组包括有多个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其为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装置,太阳能电池数组将每一太阳能电池所转化的电力加总输出对蓄电池充电,推动后级负载。
太阳能照明装置为一种广为使用的太阳能应用装置,综观时下的太阳能发光装置均仅赋予照明装置具有利用太阳能提供电力的电力供应机制,除此之外,便仅对外观与增加附加功能作为改善课题,而很少提出相关的电路机制。然而,随着照明模式的不同,发光单元所需电力也有差异,以同一供电模式来驱动发光单元以不同照明模式发光,将造成电力浪费,而无法使得储存电量被有效应用。本案创作人有鉴于此,从而提出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照明装置,其根据太阳能照明装置的操作模式,控制太阳能电池数组、蓄电池单元与发光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可提升太阳能照明装置的使用弹性,并延长蓄电池储存电量的使用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照明装置,具有复数种操作模式,此太阳能照明装置包括有一太阳能电池数组、复数个蓄电池单元、复数个发光单元及一切换单元;所述复数个蓄电池单元分别包括有一或多个蓄电池:所述复数个发光单元分别包括有一或多个发光元件;切换单元耦接于太阳能电池数组、复数个蓄电池单元及复数个发光单元,按照太阳能照明装置的操作模式,控制太阳能电池数组、复数个蓄电池单元及复数个发光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另外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照明装置,具有复数种操作模式,此太阳能照明装置包括有一太阳能电池数组、二蓄电池单元、二发光单元及一切换单元;所述二蓄电池单元分别包括有一或多个蓄电池;所述二发光单元分别包括有一或多个发光元件;切换单元耦接于太阳能电池数组、该二蓄电池单元及该二发光单元,并按照太阳能照明装置的操作模式,控制太阳能电池数组、该二蓄电池单元及该二发光单元的连接方式,所述的操作模式包括有一充电模式、一省电模式及一正常模式;充电模式下,切换单元启断该二蓄电池与该二发光单元的耦接,并控制太阳能电池数组与该二蓄电池单元并联;省电模式下,切换单元控制该二蓄电池单元并联输出电力驱动该二发光单元其中之一发光单元发光;正常模式下,切换单元控制该二蓄电池单元串联输出电力驱动该二发光单元发光。
以上的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及附图,均是为了能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及功效。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及图式中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太阳能照明装置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太阳能照明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A为显示图2的太阳能照明装置的充电模式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B为显示图2的太阳能照明装置的省电模式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C为显示图2的太阳能照明装置的正常模式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太阳能照明装置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一电路图实例;
图6为图4的另一电路图实例;
图7为图6的另一电路图实例。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20、30:太阳能照明装置 12、22:太阳能电池数组
141~14M、241、242:蓄电池单元 161~16N、261、262:发光单元
18、28:切换单元 300、400:电源部
310:发光部 31:充电端口单元
32:电力输出端口单元
CON1、CON2、CON10、CON20:连接端口
C1、C2:电容 D1~D4: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匀宁;石萱;汪家豪;陈长岚,未经石匀宁;石萱;汪家豪;陈长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58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