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钓鱼用捞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05869.X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845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重藤秀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97/14 | 分类号: | A01K97/14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光明 |
地址: | 264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鱼 用捞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器具领域,特别是一种钓鱿鱼用捞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钓鱼用捞具包括网式结构及钓挂式结构,网式结构的捞具在捞鱿鱼时鱿鱼脚容易跑到网外,所以捞鱿鱼时一般采用钓式结构的捞具,该捞具柄的最前端安装有多个“ㄑ”形钩,各钩呈放射状排列,柄由多个振出式、带锥度的杆组成,捞鱿鱼时将柄振出伸长,不使用时可将柄压缩在一起,以便于携带。日本实用新设计登录第3091277号公开了一种捞具,最前端柄的前端固定多个钩,各钩呈放射状排列,最前端设有盒,各钩能收存在盒体内,但是在收存时要用左手拿柄,右手小心地将多个钩收缩包好收存在盒体内。其缺点是盒与盖的嵌合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易出现松动,盖自动打开,向前推钩的弹簧易老化,造成盒压钩的力量减少,当钓鱼者背着捞具时,钩易从盒内飞出伤及身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携带安全、使用方便的钓鱼用捞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钓鱼用捞具,设有柄,柄的最前端固定有缓冲筒,缓冲筒上端设有滑动筒体,滑动筒体的下端为锥状嵌合部,锥状嵌合部上加工有环形的沟槽,锥状嵌合部插装在缓冲筒上端内,锥状嵌合部为筒状结构,滑动筒体的上端为连为一体的筒体扩径件,柄的内腔中设有杆,杆的上端从锥状嵌合部内腔向上穿过筒体扩径件,杆的上端与固定件连接在一起,固定件的周边以钢丝为转轴均匀铰连有多个“ㄑ”形钩,位于锥状嵌合部内腔中的杆上套装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被固定在杆上的固定环上方,限位在固定环与筒体扩径件之间,缓冲筒下部设有杆的防滑脱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固定件上方安装有筒体盖。防滑脱装置的凸缘螺母固定在柄的前端内腔中,杆穿过凸缘螺母的内腔,杆的下端安装有固定环。防滑脱装置的固定环安装在缓冲筒内腔中,杆穿过固定环内腔,杆为锥形结构,其末端的直径比前端粗,并且杆末端的直径比固定环内腔孔径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携带安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收存状态的断面图,也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的局部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存状态的断面图,也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筒体盖2a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筒体扩径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图6的俯视图。
图7为固定件3a的结构示意图。
图7-1为图7的俯视图。
图8为粘结带7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网8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杆,1a.管材,1an.管材最前端螺栓,1b.复合管杆,1c.固定环,1d.固定环,1e.固定环,2.滑动筒体,2a.筒体盖,2b.筒体扩径件,2c.沟槽,2d.锥状嵌合部,3a.固定件,3am.凹槽,3b.钢丝,3c.钩,4.压缩弹簧,5a.缓冲筒,5b.嵌合支撑筒,5c.凸缘螺母,6.柄,6-1a.螺丝母,6-1b.柄口栓,6-1.最前端柄,6-n.套柄,7.粘结带,8.网,16.柄,16-1a.口栓,16-1.最前端柄,16-n.套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58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公路隔离护栏
- 下一篇:里程碑、百米桩及警示桩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