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折叠装置及其定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6602.2 | 申请日: | 2009-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23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芳;林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新工业社;李良芳;林呈飞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折叠 装置 及其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一种自行车折叠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快拆结构与定位结构的自行车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自行车由于体积轻巧不占空间,因此,于自行车世界中占有重要之地。
折叠自行车之所以能折叠,主要是其于车架等适当部位装设有折叠装置,其设有快拆结构,使得快速进行组合或分离操作,完成折叠动作要求。
但是,目前快拆结构通常都是设于折叠装置侧位,而使折叠装置体积庞大夸张,致令折叠自行车纵经设计不断进行造型进化,而折叠装置虽为折叠自行车的主要关键组件,然其夸张庞大且呆板的造型却往往是整体造型上最大败笔。
另一方面,市售的折叠自行车于折收、携行或展开行车后,却未设有定位结构,致使于折收或携行时,车架常会随意晃动或收展,而行车时若行经地面坑洞等会产生强大反作用力处,则单靠快拆结构并不一定能保证折叠装置不会因受力而松开而发生危险。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曾开发出台湾实用新型专利第90212930号“自行车折叠器”,进一步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设有定位结构,使得折叠装置于折收、携行或展开后,均可保持定位不会随意或因受力而晃动或移位。
但是,本实用新型发明人不以此为满,更进一步开发出本实用新型,使得自行车折叠装置能更趋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快拆结构与定位结构的自行车折叠装置,解决市售自行车折叠装置体积庞大夸张,影响车架造型设计,以及借由定位结构使于折叠收合或展开时,均可定位不会晃动与移位;其主要是设一端枢结的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且于第一折叠部内围横设有一快拆承座结合快拆结构,及于该枢结处分设有定位孔及定位体,且该定位体由一定位控制杆控制其定位或解除;借由以上的结构,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快拆结构位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定位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装设于车架示意图(展开定位)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装设于车架示意图(折叠收合定位)
图7是图4定位结构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结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是图8定位结构动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拆结构另一组装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0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1第一折叠部,11第一枢结部,12快拆承座,
13快拆结构,14穿道,140穿出孔,141穿孔,
15弹簧,16定位控制杆,160对应凹部,161相对斜面,17定位体,
2第二折叠部,21快拆迫紧孔,22第二枢结部,
3定位结构,31定位孔,
4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外观图,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折叠装置包括:
第一折叠部1,于其一侧设有第一枢结部11,又于其内围横设有一快拆承座12,并结合有一快拆结构13,参阅图3;
第二折叠部2,其对应该第一折叠部1的快拆承座12设有相对快拆迫紧孔21,又其于一侧设第二枢结部22使与该第一折叠部1第一枢结部11活动枢结;
一定位结构3,包含:
于第一折叠部1其第一枢结部11处,设有一穿道14,其一端设为封闭端,另一端则具有穿出孔140,且于该穿道14设至少一穿孔141,于穿道14填容一定位控制杆16并设弹簧15于杆底端,该定位控制杆16另端应凸露于穿道14穿出孔140外,于杆身相对穿道14的穿孔141设有对应凹部160,且该对应凹部160内围相对面设为相对斜面161;
于该穿道14其穿孔141填植定位体17,且该定位体17常态应触接于该定位控制杆16对应凹部160之外的杆身处;
于第二折叠部2其第二枢结部22处,于预设折叠定位位置及展开定位位置分设有定位孔31,且该定位孔31应对应于该第一折叠部1的定位体17并供其嵌结;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定位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得以其第一折叠部1及第二折叠部2分别结合于车架4欲折叠部位,并借由该快拆结构13的松紧关系,而进行展开(请参阅图5)以及折叠(请参阅图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新工业社;李良芳;林呈飞,未经鼎新工业社;李良芳;林呈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6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油烟净化器的板、线电场结构
- 下一篇:配筋砌体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