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密门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6611.1 | 申请日: | 200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111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姜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2 | 分类号: | E06B5/12;E06B3/70;E06B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乐慧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市鼓山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门;更具体的说,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充气装置使得门周缘的气密封条鼓胀以达到完全气密效果,并且使用电子锁的气密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为了预防有害气体外泄或侵入,甚至在科技业、医疗业或一般行业为了保持物品的精度、质量或新鲜度,特地设置气密门以保障人身安全,以及维持物品的精度、质量或新鲜度。以往设置于公知气密门的绞链与充气装置的气管暴露于外面,除了不美观之外,也相当容易受损,甚至门与门框之间间距过大,使得公知气密门的气密封条未鼓胀之前空气可以相互流通,毫无气密性,门的边缘也无特殊结构可以卡掣气密封条,导致该气密封条易脱落,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证书号数M348144“气密门改良结构”、M311763“气密门结构改良”、M3823989“气锁式气密门”新型专利所揭露的结构。因此,有必要克服公知气密门的缺点,创作出一种嵌入式铰链与隐藏式气管,门的边缘有特殊结构可以卡掣气密封条,且气密性高的气密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性高、嵌入式绞链、隐藏式气管、且气密封条不易脱落的气密门的结构。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密门的结构,其包含有门、门框、气密封条与充气装置;其中,
门的外侧为长方形形状,该门的内侧为椭圆形状,上述门上可开设贯穿槽,该门与门框连接处的侧边开设有贯穿孔及接合槽。
门框环置于门的侧边,门框为中空框架,该门框与门连接处的侧边开设有穿透槽与连接槽。
气密封条环设于门侧边的表面。
充气装置位于门框外侧,可供给令气密封条鼓胀所需的气体。
其特征在于门的周缘环设成阶梯形状、门框的L形截断面及门与门框之间使用嵌入式铰链、隐藏式气管与隐藏式电子锁;其中,
靠近门内侧的阶梯形状表面设置有“冂”字部,该“冂”字部的两侧各设置有鳍片,该鳍片并卡掣环绕门周缘的气密封条,上述靠近门外侧的阶梯形状表面设置凸状物,且该凸状物向门内侧凸起。
门框的L形截断面的凹槽环设于门框内缘,该凹槽开口朝向门的外侧,上述凹槽内部设置有橡胶垫片,且该下方的门框设置有导角。
绞链的两侧分别设置于门的侧边的接合槽与门框的侧边的连接槽,连接门与门框。
气管穿过门框的侧边的穿透槽与门侧边的贯穿孔,进而枢接于门侧边的气密封条。
电子锁设置于门内侧与门框内侧的相对位置,上述门内侧的电子锁与门框内侧的电子锁之间以电气连结。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气密门的结构可在门上的贯穿槽装设玻璃,令使用者可由门外知晓门内部所发生的状况,此外,本实用新型气密门的结构借由气管穿过门框侧边的穿透槽与门侧边的贯穿孔,进而枢接于门侧边的气密封条,再借由充气装置供给气管气体,使得环绕于门周缘的气密封条鼓胀遮蔽了门与门框之间的空间,进而提高气密性,使得门内部成为密闭空间,令该门的内外的空气无法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门框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密门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门的截面图;
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门框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示出了导角的放大结构;
图7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密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门 1 连接槽 22
贯穿槽11 凹槽 23
贯穿孔12 橡胶垫片 24
接合槽13 导角 25
冂字部14 气密封条 3
鳍片 141 充气装置 4
凸状物15 铰链 5
门框 2 气管 6
穿透槽21 电子锁 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效、结构及特征能够有详尽的了解,举下列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所述: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图2与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门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密门的门框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密门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66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更换转炉的方法
- 下一篇: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方法和右旋糖酐酶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