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06687.4 | 申请日: | 200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127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龙;汪峰;黄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0 | 分类号: | F28D1/00;F28F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暖通空调的 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实现冷、热流体间热量传递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暖通空 调等领域。
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目前,一种比较典型的换热器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集流管11、 第二集流管12,两者之间具有多根大体上平行设置的散热管13;散热 管13的横截面多为扁形。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相对应的管 壁上各设有多个散热管接口(图中未示出),散热管13的两端分别通 过所述散热管接口插装入所述第一集流管11与第二集流管12中,从 而将两者连通。
换热器工作时,所述换热介质自输入管14流入第一集流管11, 在各条散热管13中横向流动,经过第二集流管12,最终从输出管15 流出换热器1。
实际工程中,当一个换热器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可以将两个换热 器连接在一起,并使内部热介质实现流通。与单独一个换热器相比, 这种热交换装置适用于更多的工况,因此,在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现有技术中两个换热器平行地连接的 热交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两个换热器成一定角度地 连接的热交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在现有技术中,具体连接方式均是在集流管12上开孔,然后通 过大体呈n型的连接管2将两个集流管上的孔连接起来,使两个集流 管间实现连通。
从图2和图3中不难发现,集流管上的孔均开在其顶部,使得连 接管2的高度h成为所述集流管额外增加的高度,从而使热交换装置 整体增加了高度h。
随着对换热器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中需要采取措施使换热 器的尺寸越来越小、结构越来越紧凑。n型连接管2的存在导致整个 热交换装置需要占据更大的安装空间,这给使用热交换装置的设备如 空调等的布局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限制了热交换装置的应用范围,这 显然不符合换热器的发展方向。
如何使热交换装置的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小,是本领域技术 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利用直 流通道连接两个换热器,可以显著减小连通件所占的空间,使热交换 装置整体结构的尺寸减小、结构更加紧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至 少两个换热器,两所述换热器的集流管由具有流通通道的连通件连接, 所述流通通道为直通道。
优选地,所述连通件为连通管,其两端插装于两所述集流管的内 部。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的下表面为弧形面。
优选地,两所述集流管的外表面相接。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的两端部具有圆形倒角。
优选地,所述连通件为连通块,该连通块的两端部分别与两所述 集流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通块的两端部具有与所述集流管的外表面配合的 圆形内凹面,并通过所述内凹面与所述集流管焊接。
优选地,所述连通件为连通管,其中心轴与两所述集流管的横截 面的圆心连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的外侧壁的中部设有与所述流通通道垂直的 定位部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包括两个换热器,两换热器的集 流管由连通件固定连接,所述连通件具有直线通道,换热器中的热介 质通过该直线通道实现有效流通。由于所述连通件里的流通通道为直 线通道,所述连通件与两所述集流管连接时,不会产生高出集流管的 附加部分,也不会增大换热器的整体尺寸,所以连通件的存在对换热 器的整体尺寸没有产生大的影响,这样有利于使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结 构更紧凑,缩小热交换装置的体积,增加热交换装置的使用场合,顺 应热交换装置的发展方向。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所述换热器的集流管的外表面相 接,使存在于两所述集流管间的连通件尺寸非常小,几乎对热交换装 置的尺寸没有影响,使整体结构更紧凑。
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件为连通块,该连通块的两 端具有内凹部,通过该内凹部焊接在所述集流管的外侧壁上。这样所 述连通件不进入集流管内,当热介质流通时,对热介质的流向不产生 干扰,有利于提高两换热器间的导热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未经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66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关结构
- 下一篇:小型外转子发电机的功率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