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极性充放电的LED驱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7467.3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6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主分类号: | H05B37/00 | 分类号: | H05B37/00;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性 放电 led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单极性充放电的LED驱动电路,为揭示一种以交流电能、或可周期变换极性直流电源驱动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创新电路设计,其运作功能为通过电容器作单极性充放电的电能以驱动发光二极管,此驱动电路具有热损低、较省电及较低成本的优点。
背景技术
传统以交流电能、或可周期交换极性直流电源驱动的发光二极管,通常须经桥式整流器及降压限流电阻以构成驱动电路,两者的热损及浪费的电能与增加成本为其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下缺陷:由桥式整流器及降压限流电阻构成的驱动电路,其热损高、浪费的电能多、制造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极性充放电的LED驱动电路,该单极性充放电的LED驱动电路具有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两者呈逆极性串联,其中第一组件为由二极管与发光二极管供作发光的导电极性呈顺极性串联,再与单极性电容器呈同极性并联构成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为由二极管及单极性电容器,以及与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的发光二极管所构成,第二组件的构成方式含(1)于选择设有发光二极管时,则由二极管与发光二极管供作发光的导电极性呈顺极性串联,再与单极性电容器呈同极性并联,构成第一种型态的第二组件;(2)若选择第二组件不设置发光二极管时,则由二极管与单极性电容器,呈同极性并联构成第二种型态的第二组件;
通过上述第一组件,与上述两种型态的第二组件中至少其中一种呈逆极性串联,构成所述充放电的LED驱动电路U100,供:
(1)输入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能;或
(2)输入来自直流电源所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交换极性周期的电能;或
(3)输入来自交流电能经整流为直流电能,再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交换极性周期的电能所驱动;
其主要构成含:
单极性电容器:为由各种能作单极性充放电的单极性电容器C101、C102所构成,上述单极性电容器可为同电容量或不同电容量;
第一组件U101:为由具单向导电功能的二极管CR101,与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ED101顺极性串联,再与单极性电容器C101呈同极性并联构成第一组件U101;
第二组件U102:为由具单向导电功能的二极管CR102,与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ED102顺极性串联,再与单极性电容器C102呈同极性并联构成第二组件U102;
第一组件U101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第二组件U102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此外若依需要选择不设置发光二极管LED102,则可直接由二极管CR102与单极性电容器C102,呈同极性并联构成第二组件U102;
通过第一组件U101及第二组件U102呈逆极性串联,而构成充放电的LED驱动电路U100,充放电的LED驱动电路U100的两端,供:
(1)输入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能;或
(2)输入来自直流电源所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交换极性周期的电能;或
(3)输入来自交流电能经整流为直流电能,再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交换极性周期的电能所驱动;
所述充放电的LED驱动电路U100中,构成第一组件U101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01、及构成第二组件U102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02的可选择匹配模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包括:
(1)发光二极管LED101,可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发光二极管所构成;
(2)若第二组件使用发光二极管LED102,则发光二极管LED102,可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发光二极管所构成;
(3)发光二极管LED101或发光二极管LED102的构成方式,可为个别由一个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设置所构成;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串联或并联所构成;或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作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
(4)发光二极管LED101与发光二极管LED102的发光二极管,其数量可为相同或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7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交通信号灯
- 下一篇:一种鸡腿菇菌种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