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驱动离心液货泵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9761.8 | 申请日: | 200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2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赵贵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贵云 |
主分类号: | F04D13/02 | 分类号: | F04D13/02;F04D29/00;F04D29/10;F04D29/16;F04D29/24;F04D29/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315000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驱动 离心 液货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液货船驳运介质配套用的泵,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驱动离心液货泵。
背景技术
目前,海运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运方式,液货船是指载运散装液态货物的运输船舶,主要有油船、液化气船和液体化学品船三类。为液货船配套驳运介质的是液货泵。
国内迄今为止为化学品液货船配套的驳运泵是电动螺杆泵,它存在以下缺陷:(1)因为该泵是由电机驱动的,因而不能驳运易燃易爆化学品;(2)由于它不是潜没式的,所以当船舶液货舱深度超过10米时就无法进行抽吸,因为众所周知,对于任何设备来说,其抽吸管路内真空度永远也达不到,更别提超过极限真空,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具备扫舱的功能;(3)由于它是螺杆泵,其核心部件螺杆的直径受到专用加工设备的限制,因此也限制了它的排量;(4)由于螺杆泵螺杆材料要求刚性、强度和硬度都比较高,因此限制了诸如316L这样的耐腐蚀性能很好但刚性、强度和硬度相对差一些的材料的应用;同样,与螺杆(即转子)配合作为密封腔室的衬套(即定子),为保证建立起来压力,其与螺杆之间的运转间隙很小(而离心泵叶轮与泵体之间的间隙在不影响压力下可以很大),因此只能采用诸如铜之类自润滑性很好的耐磨材料,象316L这样耐腐蚀性能很好的材料是不能用的。因此用螺杆泵驳运化学品,其驳运的化学品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
国外的一种离心液货泵结构如图1所示,液压马达100固定在内腔A中且内腔A通过通孔200与内腔B相通,内腔A中的液压油润滑轴承300,也就是说,该离心液货泵的轴承300是通过引入液压系统里的液压油来润滑的,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通过离心液货泵进行了循环,因此,液压系统与离心液货泵没有隔离,存在很大隐患,因为液货泵的密封一旦失效,液压油就经过离心液货泵泄漏到船舱,同时船舱内的化学品也经过泵泄漏到液压系统中去,造成交叉感染,严重的话不仅一个舱内化学品受到污染,而且通过液压管线导致整个液压系统受到污染并且瘫痪,借此还会污染整船化学品,最严重的话会污染到岸上的化学品储存库。而且,由于离心液货泵内的密封与液压系统联在一起,那么一旦液压系统出现常见的故障比如回油管滤器堵塞等导致液压管系回油压力升高,则直接危及到液货泵内密封的安全。另外,上述液货泵的密封泄漏监视系统结构复杂并且不可靠,该系统通入压缩气体吹扫泵内特别设置的一个密封隔离腔室,同时打开安装在甲板上的检测罐阀门,观察是否有液体流出,从而得到密封是否泄漏的结论。其存在的缺陷是:[1]必须通过通入压缩气体之后才能获得液货泵密封是否泄漏的结论,即不能随时监测密封是否泄漏;[2]因为其密封隔离腔是干燥的,所以就存在干运转的问题,如果采用机械密封则必然导致机械密封烧损失效,因此只能采用骨架密封。众所周知与机械密封相比,其密封寿命大幅降低;[3]通入压缩气体会危害到骨架密封的安全性。因为如果压缩气体压力不够,则吹扫不出来;压力过大,导致骨架密封损坏失效,也就是说存在操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为液货船驳运化学品介质配套的液压驱动离心液货泵中液压油与货品容易交叉感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压驱动离心液货泵,包括离心泵、泵轴、液压马达和驱动液压马达工作的液压系统以及泵体联结架、联结架和轴承体;所述离心泵包括泵体和设置在泵体内的叶轮,所述泵体上设有用于驳运液体介质的液货管;所述泵体联结架固定在泵体的上表面上;所述联结架的内部具有上、下两个密封腔室,所述联结架固定在泵体联结架的上表面上,所述液压马达固定在上密封腔室内;所述轴承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密封腔室内,并将下密封室沿纵向分隔成第一和第二密封腔室,所述轴承体具有一轴承体内腔,该轴承体内腔中充满润滑油;所述泵轴自上而下贯穿联结架、轴承体和泵体联结架,该泵轴与轴承体的配合处分别设有上、下轴承,位于第二密封腔室内的泵轴上分别设有上、下机械密封,所述上机械密封设置在下轴承的下端,密封轴承体内腔和第二密封腔室;所述下机械密封设置在第二密封腔室的底面上密封第二密封腔室的底部。所述泵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联结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和所述离心泵的叶轮,驱动叶轮旋转将液体介质输送至液货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联结架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密封腔室相通的第一监测管,该第一监测管的顶端设有带有液位计的第一监测罐;联结架的外壁上还设有与第二密封腔室相通的第二监测管,该第二监测管的顶端设有带有液位计的第二监测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贵云,未经赵贵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9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