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贫煤气交换旋塞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12067.1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006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保成;王云凤;王明登;张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1/10 | 分类号: | C10B21/10;C10B21/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群 |
地址: | 114002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 交换 旋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进入废气交换开闭器的贫煤气的焦炉专用设备,尤其是一种密封性能好、节能减排、便于观察的贫煤气交换旋塞。
背景技术
加热用贫煤气经地下室煤气支管、调节旋塞、孔板盒、交换旋塞、废气交换开闭器进入焦炉蓄热室,然后至焦炉内部进行燃烧发热。贫煤气交换旋塞是控制进入废气交换开闭器贫煤气的焦炉专用设备,分A、B型,A型旋塞和B型旋塞沿焦炉纵向交替排列。当A型旋塞处于打开状态时,B型旋塞则处于关闭状态。旋塞开闭由位于旋塞上方的拉条带动旋塞上的搬杆进行。
当使用贫煤气进行焦炉加热时,交换旋塞壳和旋塞芯之间的密封起到防止贫煤气外泄的关键作用。当交换旋塞由打开状态转向关闭状态时,煤气蓄热室内的贫煤气被吸入废气交换开闭器,并经过烟道、烟囱最终排入大气,造成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因此,如何增强旋塞的严密性及使蓄热室内的贫煤气尽可能完全燃烧是设计贫煤气交换旋塞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贫煤气交换旋塞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旋塞壳和旋塞芯上的油沟易将旋塞密封面上的润滑脂刮掉,降低旋塞的严密性;
2)当旋塞由打开状态转向关闭状态时,煤气蓄热室内的贫煤气被吸入废气交换开闭器,最终排入大气,造成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
3)长期不使用贫煤气加热焦炉时,连接交换旋塞与废气交换开闭器之间的短管内易积聚腐蚀性冷凝液,造成管道被腐蚀;
4)旋塞芯上的开关标记不明显,不便于观察旋塞的开关状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节能减排、便于观察的贫煤气交换旋塞。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贫煤气交换旋塞,包括旋塞壳、旋塞芯、旋塞盖、搬杆、弹簧,在旋塞芯和旋塞壳上均设有除炭孔,在旋塞壳的除炭孔上部设有盖板。
所述的旋塞芯和旋塞壳上的油沟均设有圆角。
所述的旋塞壳的两端设有增加其强度的凸缘。
所述的旋塞芯的大端设有与旋塞芯煤气通孔方向一致的加强筋。
所述的旋塞壳上设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增加了旋塞的严密性,减少了贫煤气外泄;
2)减少了由烟道排入大气的贫煤气量,降低了空气污染并节约了能源;
3)防止了冷凝液对管道的腐蚀;
4)方便了工人对旋塞开关位置的观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左视图的剖视图。
图1中:I.焦炉本体,II.贫煤气主管,III.煤气支管,IV.调节旋塞,V.孔板盒,VI.贫煤气交换旋塞,VII.连接短管,VIII.上接废气交换开闭器。
图2-图4中:1-旋塞壳 2-旋塞芯 3-旋塞盖 4-搬杆 5-弹簧 6-盖板 7-油杯 8-旋塞壳加强筋 9-凸缘 10-旋塞芯加强筋 11-旋塞芯除炭孔 12-旋塞壳除炭孔 13-旋塞芯油沟 14-旋塞壳油沟。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2、图3、图4,一种贫煤气交换旋塞,包括旋塞壳1、旋塞芯2、旋塞盖3、搬杆4、弹簧5,在旋塞芯2上设有除炭孔11,在旋塞壳1上设有除炭孔12,在旋塞壳1的除炭孔12上部设有盖板6。所述的旋塞芯2和旋塞壳1上的除炭孔为长圆形。在旋塞壳1及旋塞芯2上增加除炭孔,并在旋塞壳1的除炭孔12上部加盖板,可手动调节除炭孔的进气量。当旋塞由打开状态转向关闭状态时,煤气蓄热室内的贫煤气被由除炭孔进入的空气排挤入焦炉内部进行燃烧,尽可能多的降低排入烟道内的贫煤气量,减少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当长期不使用贫煤气加热焦炉时,由除炭孔进入废气交换开闭器的空气可使连接交换旋塞与废气交换开闭器之间的短管内保持干燥,防止了冷凝液对管道的腐蚀。
见图4,旋塞壳1上的油沟14和旋塞芯2上的油沟13均设有圆角,以防旋塞芯转动时将旋塞密封面上的润滑脂刮掉,影响旋塞的密封性。
见图2,旋塞壳1的大小两端设有凸缘9,以增加其强度,防止变形影响旋塞严密。
见图3,旋塞芯的大端设有与旋塞芯煤气通孔方向一致的加强筋10,增加强度同时也方便观察旋塞开关位置。
见图2,旋塞壳1上也设有加强筋8,以增加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20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电源
- 下一篇:污水资源化厌氧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