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培育豆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2430.X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898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人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人爽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 军 |
地址: | 117000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育 豆芽 装置 | ||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育豆芽装置。
背景技术:
豆芽是由黄豆或黑豆或绿豆为原料经过水浸后发芽而成。培 育豆芽的传统方式是将豆类原料放置在容器内用水浸泡,待豆经 水浸泡刚刚显露出膨胀状态后,将浸泡豆的水从容器内滤出,并 在其表面覆盖上可以吸纳水份的织物,以通过对膨胀状态下的豆 实现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和撑控,促使豆生芽。由于豆生芽期一般 至少需要三天时间,且在此期间内,为防止水变质后豆芽根部发 生霉烂,所以,每天至少要给生长期的豆芽更换二至三遍水。然 而,在豆芽生长期间更换水时,如果加水过多,会导致豆芽腐烂, 而加水过少,不利于豆芽正常生长,所以,培育豆芽的一项关健 技术是浸泡豆的水量是否合适。传统培育豆芽的方法在调节湿度 时,是依靠经验和目测的方式向培育豆芽的容器内注水,而经验 和目测是极不准确的,且更换水的时间也很难把握,所以,采用 传统方法培育豆芽无法保证其质量。
针对以上述问题,中国专利01228006.2号给出的豆芽无菌 生产容器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案。该生产容器主体是塑料薄膜筒, 其是由支架托在托板上的,四周是围板,上面有盖板,在托板中 间设置有通孔,将塑料薄膜筒的下部分聚拢在该通孔下面,并捆 扎,使其能形成只允许水漏出的孔。该种培育豆芽的装置虽然采 用塑料薄膜保湿,其意也想利用塑料薄膜下部的孔自动调整水 份,且操作方法也相对简单,但,由于该生产豆芽容器不是根据 豆芽生长期间的需要自动吸收水份的,而是人为控制水的加入 量,所以,采用该种容器培育豆芽也无法保证其质量;另外,由 于水份控制不好会影响豆芽产量,进而提高豆芽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豆芽生长期间自然吸收 水份的方式解决豆芽质量和制作成本问题的培育豆芽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培育豆芽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 在该壳体下部区域的分隔板,在分隔板上设置有通孔,且在分隔 板的通孔部位或部分通孔部位安装有吸水部件。
所述分隔板为环形板,在该环形板的中空部位安装有吸水部 件。所述环形板的周边开设有细通孔。
所述吸水部件由织物或红砖或海棉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培育豆芽装置采用的吸水部件可以根 据豆芽生长期对水份的需求自动吸收水份,该种方式一方面可确 保豆芽正常生长,另一方面不会出现豆芽生长期间因水份缺失或 过多而影响其质量或出现腐烂现象,同时不需要水泵等设备,即 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节省能源,且没有噪音;另外,吸水部件如采 用红砖,还可吸收红砖内的活性成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培育豆芽装置一个实施例的 外观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该图给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培育豆芽装置一个 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该装置具有一个壳体1,在壳体1的下 部区域设置有一个分隔板3,分隔板3将壳体1内的容积分为二 个部分,即分隔板3上部的盛料区11和下部的蓄水区12。本实 施例中给出的分隔板3为环形板,在该环形板的中空部位安装有 吸水部件2,该吸水部件2可由织物或红砖或海棉构成。
在使用时,首先将吸水部件2放置在环形板的中空部位,然 后向壳体1内加入水和豆,且使水渗入蓄水区12后的上表面不 超过分隔板3的下表面,吸水部件2吸水后为豆供水。
分隔板3还可采用多种结构,如在分隔板3的周边设置有小 于豆芽的细通孔(图中没有给出),中部设置有较大孔,且在中部 较大孔部位安装有吸水部件2,该种结构的分隔板3同样可以完 成本实用新型的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人爽,未经王人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2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