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挠性通井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3589.3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3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宋彦武;于启海;刘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河石油勘探局 |
主分类号: | E21B31/00 | 分类号: | E21B31/00;E21B29/00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6 | 代理人: | 吴士华 |
地址: | 12401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挠性通井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水平井修井作业的井下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现场在进行油水井修井作业过程中使用的通井规均没有挠性,而在水平井通井过程中不能发生轴向弯曲变形,尤其在水平井套管修复、补贴作业中通常要求通井规直径与补贴管外径一致,接近欲修复井段的套(筛)管内径。此时的通井规直径既大且长度又长,一般采用2-3节通井规连接后下入井内,粗而长的通井规没有挠性,不能适应水平井造斜井段井斜角或急剧变化的方位角,容易造成通井中途遇阻而影响通井施工,进而影响水平井下步套管修复工序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水平井修井过程中在套管壁弯曲力作用下能够发生自然弯曲从而适应井斜角或方位角急剧变化、提高通井速度的挠性通井规。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此种挠性通井规由上本体、中本体、下本体、压紧接箍、球头短接和导引头组成,其结构、连接关系如下:上本体下端通过压紧接箍接装有球头短接,球头短接下端以螺纹与中本体相连接;中本体下端通过压紧接箍接装有球头短接,球头短接下端以螺纹与下本体相连接;下本体下端通过压紧接箍接装有球头短接,球头短接下端以螺纹接装有引导头;各球头短接顶部凹槽内分别设有钢球和密封环。使用时,将上、中、下三节通井规本体按上述结构连接关系组装为一个挠性通井规组合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长度和挠性的通井工具。将该挠性通井规通过油管或钻杆下入井内,在直井段挠性通井规正常垂直下入,当进入造斜井段时,导引头的球面引导通井规沿着套管内壁向下移动,同时通井规在造斜井段弯曲套管内壁的作用下,使球头短接的外球面沿着通井规的内球面摆动1-3度,通过多个挠性接头摆角之和使通井规沿着曲率半径方向自然摆动一个角度。压紧接箍则将球头短接、钢球、密封环压紧固定在接触的球面内,保证循环密封和降低摆动阻力。在套管壁弯曲力的作用下,挠性通井规发生弯曲以适应造斜井井段或方位角的急剧变化,减小摩擦阻力,确保通井工具正常通过造斜井段和欲补贴修复的水平井段,从而提高通井速度,有利于水平井和套管修复补贴作业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工作可靠,利用它可以适应井斜角和方位角的急剧变化,提高通井速度,保证水平井修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加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本体1、中本体4、下本体7、压紧接箍2、5、8、球头短接3、6、9和导引头10组成,其中,上、中、下本体1、4、7上端带内螺纹,下端带外螺纹,内圆面制成与球头短接3、6、9上端球面相配的内球面。球头短接3、6、9上端为球面,其上的凹槽分别设有钢球12和密封环11。
此种挠性通井规在常规直径通井时,使用一节通井规和导引头即可,常规直径补贴通井时,可以根据补贴管长度选择组合通井规,以满足补贴管的长度需要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未经辽河石油勘探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35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井口装置和采油树
- 下一篇:一种夜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