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米脱粒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3615.2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334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洪久 |
主分类号: | A01F11/06 | 分类号: | A01F11/06;A01F7/02;A01F12/00;A01F1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26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脱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脱粒机,特别是一种脱粒时使玉米芯不破碎的玉米脱粒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玉米脱粒机通常由机架、剥粒滚筒、辊筒室、筛板、进料口、出料口、驱动电机和传动件组成。200620032341.8号专利,公开了一种风选式自调不碎芯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脱粒仓、脱粒滚筒、电机、进料口、出料口,脱粒滚筒的下部并围绕其前后两侧部位设有与机架活动连接的主、副脱粒蓖,并与脱粒滚筒呈同心圆配合形成玉米棒脱粒运行通道,在两个脱粒蓖与机架连接部位均设有可自动调整脱粒蓖与脱粒滚筒之间距离的调节弹簧。采用上述结构的玉米脱粒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虽然脱粒滚筒之间的玉米棒通道通过调节弹簧进行自动补偿调节,使该脱粒机能随时适应不同大小玉米棒的脱粒作业,但玉米芯的限位全部依靠副脱粒蓖,玉米芯易在脱粒仓内绕脱粒滚筒多次翻转脱粒,造成玉米芯破碎影响粮食质量;2、由于脱粒时需要较大的挤压力,采用调节弹簧后,存在挤压力不够造成脱粒不净的问题;3、只能对干燥后的玉米进行脱粒,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投入;4、一次只能对较少的玉米棒进行脱粒,如果一次投入较多的玉米棒时,存在卡料的问题;5、整机体积耗能多,不便移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玉米脱粒机存在的以上问题,设计一种不碎芯、脱粒干净且粮食无杂物、不卡料、节能省力的玉米脱粒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玉米脱粒机,包括框架[8]、电机[13]、由上盖[2]与底架[3]形成的辊筒室,辊筒室内设有脱粒辊[18],辊筒室上设有进料口[1]、排杂口[5]、排瓤口[7],辊筒室底部的筛网[12]下设有出料口[11],其特征是位于进料口处的脱粒辊[18]上装有旋齿[17],轴辊中部装有锥齿[19],轴辊尾部装有斜面齿[21]与平齿[20]。
为保证不碎芯断棒,提高脱粒质量,在初级脱粒过程中,脱粒辊[18]上旋齿[17]之间的齿距与玉米棒直径相适应,旋齿的行进方向与轴辊形成角度为20~30°,进料口[1]部位固定在辊轴内端面有叶片[16],通过电机带动风叶形成高速气流将脱离的玉米粒中各种杂物分离排除。在框架[8]两侧下支架[14]上装有折叠轴[9],一侧下支架[14]底端装移动轮[10],便于支架向上方折叠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在脱粒辊上装有多级齿板,使玉米芯沿运行通道直接运行到出芯口,不会在脱粒仓内绕脱粒滚筒多次翻转,保护玉米芯的完整,达到脱粒分离时不碎芯的目的,一次能对多个玉米棒进行脱粒,且不存在卡料的问题;
2、在初级脱粒过程中,脱粒辊旋齿之间的齿距、旋齿与轴辊形成角度设计合理,对玉米棒既有导向作用,还能与脱粒辊筒上的锥齿、斜齿和平齿配合,对不同大小的干、湿玉米棒进行脱粒,脱净率高,每小时可出脱粒玉米1200公斤以上,同时还可对高粱、大豆、谷子小麦等进行脱粒;
3、通过电机带动风叶形成高速气流将脱离的玉米粒中的各种杂物分离排除,脱粒干净且粮食无杂物,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可在各种作业场地灵活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脱粒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玉米脱粒机,包括框架8、驱动电机13和辊筒室,与框架8成一体在底架3与上盖2之间安装折扣4,由翻盖与底架3构成的辊筒室;在框架8一侧装有电机13,通过皮带15轮传动辊筒室脱粒辊18的辊轴6,辊轴6上方的上盖2处设有进料口1,上盖2的另一侧设有排出轻杂物的排杂口5,排瓤口7用来排出玉米芯和大块杂物;辊筒室底部的底架3下面有筛网12,筛网12下部设有出料口11,在框架8两侧下支架14上装有折叠轴9,其中一侧下支架14底端装有移动轮10,移动轮10一侧支架可向内上方折叠,另一侧下支架14向外折叠后代替把手进行移动。
如图2所示,脱粒辊18分多级、粗细辊段脱粒,进料口1处的脱粒辊18的细辊段上装有旋齿17,轴辊中部粗辊段装有锥齿19,轴辊尾部装有斜面齿21与平齿20;在初级脱粒过程中,脱粒辊18旋齿17之间的齿距与玉米棒直径相适应,旋齿的前进方向与轴辊形成的适宜角度大约为20°,在进料口1部位固定在辊轴内端面有风扇叶片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洪久,未经张洪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36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日光温室内置折叠式覆盖装置
- 下一篇:钉辊除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