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修复仪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3666.5 | 申请日: | 200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187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付海彤;付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海彤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H01M10/4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43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修复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蓄电池修复仪器。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不可逆硫化”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很难使硫化电池恢复如新,虽然我们知道防止电池硫化的主要方法是防止电池不及时充电和过放电,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种现象还是经常发生的,目前发生这种情况被认为是“不可逆”的,所以在电池的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造成很大的污染和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蓄电池的无损修复,特提供了一种蓄电池修复仪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修复仪器,包括箱体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修复仪器包括系统安全保护装置1,系统温度保护装置2,蓄电池充电系统3,蓄电池修复系统4,蓄电池放电系统5,修复仪器冷却系统6,系统控制电路7,修复仪器电压显示装置8,市电电压显示装置9,修复仪器电流显示装置10,修复系统并联电流调节装置11,修复系统电池电压显示装置12,1~10个蓄电池修复电流控制装置13,1~10个修复系统电流显示装置14,1~40个与电池连接的接口15;
系统安全保护装置1通过导体分别与系统温度保护装置2、蓄电池充电系统3、蓄电池修复系统4、蓄电池放电系统5、修复仪器冷却系统6连接,蓄电池修复系统4通过导体与系统控制电路7连接,系统控制电路7通过导体分别与修复仪器电压显示装置8、市电电压显示装置9、修复仪器电流显示装置10、修复系统并联电流调节装置11连接,修复系统电池电压显示装置12通过导体与修复仪器电压显示装置8连接,1~10个蓄电池修复电流控制装置13分别通过导体与修复系统并联电流调节装置11连接,1~10个修复系统电流显示装置14分别通过导体与1~10个蓄电池修复电流控制装置13连接,1~40个与电池连接的接口15分别通过导体与1~10个修复系统电流显示装置14连接。
所述的蓄电池修复仪器还包括总开关16,总开关16安装在面板上。
所述的蓄电池修复仪器的面板上安装有系统温度保护装置2,修复仪器电压显示装置8,市电电压显示装置9,修复系统电池电压显示装置12,修复仪器电流显示装置10,1~10个修复系统电流显示装置14;
其中:系统温度保护装置2、市电电压显示装置9、修复系统电池电压显示装置12位于面板的上部,修复仪器电压显示装置8和修复仪器电流显示装置10位于面板的中部,1~10个修复系统电流显示装置14位于面板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为了能使硫化电池恢复如新,把物理和化学消除硫化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清除电池极板的硫化物,达到了时刻清洗电池极板,对铅酸蓄电池进行维护、保养和修复,保持极板全新状态,使电池容量输出稳定,完全彻底地改变了电池硫酸盐化现象,最大程度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测定电池状态,在充、放电的同时不断发出正负脉冲,消除电池中的硫酸铅结晶体,从而使硫酸铅晶体还原成硫离子和铅离子,改变电介质成份和性质,正负脉冲提高修复效率,打通离子通道,充分释放并激活原活性物质,使其具备更强的电化学能力,降低电池内阻,彻底消除电池硫化。根据废旧电池的质量和损坏程度的不同,修复后其容量可恢复到原标称容量的80~90%以上,虽然我们知道防止电池硫化的主要方法是防止电池不及时充电和过放电,利用蓄电池修复仪器修复蓄电池效果颇佳,备受青睐。
脉冲修复的原理是比较复杂的。首先,要根据蓄电池的质量和损坏程度来判断和确定蓄电池的修复参数,控制修复蓄电池的脉冲电流值,是蓄电池修复仪器的主要特点;其次,并联修复又为蓄电池的配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脉冲修复以较小的电流密度对正极板充电,基本上不会形成对正极板的损伤。对于密封电池来说,瞬间的充电电压使电极板所产生的氧气也可以通过氧循环在负极板上被吸收,电池也就不会形成失水,所以这是一种“无损失”的修复技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蓄电池修复仪器的模块化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蓄电池修复仪器的面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海彤,未经付海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36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