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件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4143.2 | 申请日: | 2009-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072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毕海宏;芦广义;侯俊杰;张庆立;刘明峰;单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宝威 |
地址: | 116023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收集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用来吸附特殊形状工件,且便于收集、整理的工件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从注塑机中取出塑好的工件时,要利用一种可将工件从注塑机中吸出的工件收集装置。但当工件的形状较为特殊(见图1)时,普通的工件收集装置便无法完成吸附工作,只能采用自由落件的方式来收集产品,这种方法,使自由落下的工件相互碰撞,造成工件的损伤,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且当脱模不当时,二次合模会对磨具本身带来损伤;且一旦成型的工件出现问题,难以分辨出不合格的工件是从哪一个模号的模具中脱模出来的,其分选工作极其繁琐,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均不能得到保证,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吸取特殊形状工件的同时,保证脱模顺利,可以对工件按照模号进行收集的工件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工件收集装置,包括吸嘴1和工件收集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嘴1是一个开设有通气孔3的柱状体4,在通气孔3内靠下部分设置有与柱状体4成一体的密封定位柱固定筋5,在密封定位柱固定筋5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定位柱6,并且吸嘴1为多个。
所述的工件收集箱2分为多个子收集箱9,子收集箱9的数量与吸嘴1相同。
所述的子收集箱9上连接有工件输送管道8,工件输送管道8与工件入口7相连通。
所述的吸嘴1的数量为4-20个。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解决了普通吸嘴不能吸附特殊形状工件,导致工件合格率下降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同时能够对成型之后的工件进行按模号分选、收集,以便于后期发现问题时及时补救,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且结构简单、巧妙,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具备广泛的市场前景,十分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吸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嘴部件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嘴部件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型型实施例工件收集箱部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件收集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注塑机中的工件注塑成型后,取出机控制其主臂运动到工件处,使集中设置在主臂上的吸嘴1与工件一一对应,然后吸嘴1将工件吸出,取出机的主臂上升,运动至工件收集箱2处,停止对吸嘴1的吸气,真空发生器向外部吹气工件落入工件收集箱2;主臂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吸附/取出动作。
如图1所示:所需要吸附的工件的中心处带有通孔,因此传统的吸嘴无法吸附这种工件,进行脱模时只能采用自由落件的方式进行收集。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件收集装置中的吸嘴1为一个柱状体4,在柱状体4内开设有通气孔3,在通气孔3内,靠下部分设置密封定位柱固定筋5,密封定位柱固定筋5与柱状体4为一体结构,在密封定位柱固定筋5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定位柱6,使用时,密封定位柱6恰好可以嵌入特殊工件中心处的通孔中;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此种工件的吸附和取出动作。在实际工作中,多个吸嘴1集中设置在取出机的主臂上,吸嘴1的数量为4-20个。
如图4所示:工件收集箱2由多个子收集箱9组成,子收集箱9的数量和模号均与吸嘴1相同;在子收集箱9的上端连接有工件输送管道8,工件输送管道8的上端口设置在工件入口7处。
如图5所示:当吸嘴1将工件吸附并取出后,取出机的主臂移动到工件收集箱2的上方,使每个吸嘴1上所吸附的工件都对应一个工件入口7,然后切断吸气,开始向外部吹气,致使工件顺利脱模落入工件入口7中,并经柔性的工件输送管道8进入子收集箱9;每一次吸附、收集工作中,相应模号的吸嘴1所吸附的工件均会落入与之一一对应的模号的子收集箱9中,这样一旦某面模具的模号出现不良时,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分选,可以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4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