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辊离线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4776.3 | 申请日: | 200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2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阎东宇;徐世帅;谷春阳;刘威;于海滨;李庆贤;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37 | 分类号: | B24B5/37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辊 离线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刚更换的轧辊进行离线快速冷却降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轧辊是轧钢过程中直接与轧件接触并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主要部件,对轧钢生产中能否实现高产、优质、低耗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其磨削的精度对最终带钢的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轧辊属于消耗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必要的磨削,以保证其表面精度。但由于在机使用的轧辊与高温轧件频繁接触,使轧辊辊身的温度亦达到近100℃,在此状态下轧辊本身将产生一定的热膨胀,如马上进行磨削则难以保证轧辊的磨削精度,因此在轧辊磨削前必须使其温度降到室温以下方可进行磨削加工。
通常对刚从轧机更换下来的轧辊在磨削前采取的方法是进行离线空冷,即将轧辊吊至磨辊车间进行自然冷却。但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冷却时间长,影响轧辊的周转使用,降低了轧辊的利用率,提高了企业的备件费用储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简单易行,能使轧辊离线后快速冷却降温,尽早进行磨削加工,提高轧辊周转使用效率的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轧辊离线冷却装置,其结构形状为一上部敞口的箱体,在箱体上分别连接有排水管、进水管和溢水管,箱体底部设有轧辊托架,托架上安设带有凹槽的尼龙垫板。同时,在箱体的前后两个大面上还分别设有至少一根筋板。
当轧辊在机使用结束后,可将其吊运至磨辊间并平稳地放置在箱体内的轧辊托架上进行水冷。由于采取的是循环水冷却,冷却水吸热并带走轧辊热量,从而轧辊温度可快速降低轧辊温度,与空冷方式相比,冷却时间大大缩短,轧辊周转次数明显增加,利用率提高,不仅保证了轧辊的磨削精度,而且备件费用亦大幅度降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自行制作,且制作成本较低,不用专门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轧辊离线冷却装置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截面图。
图中:箱体1、进水管2、溢水管3、筋板4、排水管5、轧辊托架6、尼龙垫板7。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见,本实用新型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一个上方敞口的长方形箱体1,箱体1的尺寸规格需根据具体轧辊长度和直径确定,实施例采用的长、宽、高尺寸为6×4×1.5m。为增加强度,可以先用角钢或槽钢按设计尺寸焊接成一金属框架,将钢板焊在金属框架上,再在前后两个大面的钢板外分别焊接5根筋板4加固。在箱体1的侧面一下两上开有三个孔,下孔连接排水管5,上部两个孔分别连接进水管2和溢水管3。采用排水管5主要是使箱体1内的冷却水能够循环以便带走轧辊的热量;而溢水管3的作用则是保持箱体1内的水位。在箱体底部并行设置有两组轧辊托架6,轧辊托架6的上表面安设带有半圆形凹槽的尼龙垫板7,尼龙垫板7既可保证轧辊安放稳固,又能防止划伤轧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47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