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5456.X | 申请日: | 200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578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苑宇;李宝良;姚世选;赵兴;李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洪成 |
地址: | 116028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视频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安全防范领域,特别涉及远程视频监控领域。
背景技术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全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时代,与传统的模拟监控相比,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受传输线路信号衰减的影响,图像数据经网络视频服务器直接进入网络,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基础,依靠强大的平台软件实施管理,但现有监控软件大都需要24小时人工值守,即使带有智能报警功能,其价格也比较昂贵、报警误报率也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监控系统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集自动监控、自动报警、录像、远程监控及无人值守监控于一体,且在降低报警误报率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头1、多通道视频录像机2、数据采集卡3、服务器计算机4和PC客户机5组成;摄像头1与多通道视频录像机2相连接,数据采集卡3的输入端与多通道视频录像机2相连接,输出端与服务器计算机4相连接,服务器计算机4通过网络与PC客户机5相联,服务器计算机4和PC客户机5内装有用Labview语言编写的智能报警视频监控软件。所述的数据采集卡3是分辨率为720×576的USB视频采集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监控系统集自动监控、自动报警及录像功能于一体,提高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性;实时监控图像通过网络传输,传输距离远,传输稳定性高,监控人员不必亲临现场就可随时随地查看监控信息,实现了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监控;用户可通过监控界面选择多通道图像显示或单通道图像显示,实现了多画面实时特征监控报警;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开发不同的服务端及客户端,开发周期短,人性化程度高,且本系统成本低廉,个人和小企业都适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图1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智能报警视频监控软件的图像处理主程序框图。
图3是智能报警视频监控软件的智能报警子程序框图。
图4是智能报警子程序处理灰度图的原理图。
图5是智能报警视频监控软件的网络服务端主程序框图。
图6是智能报警视频监控软件的客户服务端主程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摄像头1、多通道视频录像机2、数据采集卡3、服务器计算机4和PC客户机5组成;摄像头1与多通道视频录像机2相连接,数据采集卡3的输入端与多通道视频录像机2相连接,输出端与服务器计算机4相连接,服务器计算机4通过网络与PC客户机5相联,服务器计算机4和PC客户机5内装有用Labview语言编写的智能报警视频监控软件。本系统的摄像头1可以采用红外摄像头,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有多个,数据采集卡3可为USB视频采集卡,本系统采用的是分辨率为720×576的USB视频采集卡。智能报警视频监控软件包括图像处理主程序、网络服务端主程序、客户服务端主程序,图像处理主程序含有智能报警子程序。此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摄像头1采集监控现场的图像数据;多通道视频录像机2收集各个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数据采集卡3将图像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后传入服务器计算机4;服务器计算机4内的智能报警视频监控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系统循环运行以下图像处理主程序:(a)采集图像数据;(b)将图像数据通过服务器发布到网络;(c)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图片;(d)将图片连续播放显示实时监控图像;(e)智能报警子程序对图片进行处理,确定是否报警,若不报警则返回(a),若报警则显示报警信息并发出警报并进行下一步;(f)将报警信息通过服务器发布到网络。
如图3所示,智能报警子程序首先将图片转换为灰度图,然后检查远程管理员是否登录,若已登录则获取远程报警设置,若未登录则获取本地报警设置。报警设置的内容是:重点报警区域设置,其方法是:选取一副正常情况下监控现场的标准画面的灰度图,在灰度图的相应位置设定敏感线,敏感线的位置即代表监控现场的相应重点报警区域,敏感线依实际需要可以设定一条或多条,代表设置了一个或多个重点报警区域。报警灵敏度设置,报警灵敏度用两个参数表示,一是敏感线上敏感点数的变化幅度,二是敏感线个数的变化幅度。敏感点数的变化幅度与敏感线个数的变化幅度的含义如下文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5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响工艺装饰品
- 下一篇:实现移动终端多种非接触通信方式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