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油管排管器的差动合成补偿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6206.8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6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许立;施志辉;朱乾敏;李茂成;王秀伦;刘元伟;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9/14 | 分类号: | E21B19/14;F16H48/2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油管 排管器 差动 合成 补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使用的连续油管作业机,特别是一种连续油管排管器的差动合成补偿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载连续油管作业机中卷筒缠绕的油管必须排列整齐,这就要求卷筒转速与排管器移动速度要有准确的传动比关系,但由于存在理论误差和制造误差,就很难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为补偿这种传动比误差,通常在连续油管排管器中设计了一个差动合成补偿机构。现有技术中的差动合成补偿机构为锥齿轮形式的差动合成补偿机构,该机构能有效地完成传动比误差的补偿。但该机构不适用于轴向空间小的使用场合,特别是在车载连续油管作业机轴向空间受限制的场合,不易采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轴向尺寸小的连续油管排管器的差动合成补偿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续油管排管器的差动合成补偿机构包括外壳、大链轮、中链轮、小链轮、大齿轮A、大齿轮B、小齿轮A、小齿轮B、轴I、轴II、轴III、轴IV,所述的大齿轮A通过键安装在轴IV上,所述的大齿轮B与轴I为整体结构,所述的大齿轮B空套在轴IV上,并通过键与大链轮连接,所述的小齿轮A安装在轴III上,既与轴IV上的大齿轮A啮合,又与轴II上的小齿轮B啮合,所述的小齿轮B还与空套在轴IV上的大齿轮B啮合,所述的大齿轮A、大齿轮B、小齿轮A和小齿轮B均为圆柱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齿轮代替了现有技术的圆锥齿轮,可以使差动合成补偿机构的轴向尺寸缩小20%左右,不仅能满足连续油管作业机轴向空间受限制的场合,而且在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圆锥齿轮加工设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附图3张,其中:
图1是连续油管排管器的差动合成补偿机构的结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B-C-D-E-F剖视图。
图中:1、外壳,2、大链轮,3、中链轮,4、小链轮,5、大齿轮A,6、大齿轮B,7、小齿轮A,8、小齿轮B,9、轴I,10、轴II,11、轴III,12、轴IV。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连续油管排管器的差动合成补偿机构包括外壳1、大链轮2、中链轮3、小链轮4、大齿轮A5、大齿轮B6、小齿轮A7、小齿轮B8、轴I9、轴II10、轴III11、轴IV12,所述的大齿轮A5通过键安装在轴IV12上,所述的大齿轮B6与轴I9为整体结构,所述的大齿轮B6空套在轴IV12上,并通过键与大链轮2连接,所述的小齿轮A7安装在轴III11上,既与轴IV12上的大齿轮A5啮合,又与轴II10上的小齿轮B8啮合,所述的小齿轮B8还与空套在轴IV12上的大齿轮B6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齿轮A5、大齿轮B6、小齿轮A7和小齿轮B8均为圆柱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在不进行补偿时,即中链轮3和外壳1不发生转动的情况下,运动由大链轮2传入,大链轮2通过键带动大齿轮B6,经过同大链轮2联接在一起的大齿轮B6与小齿轮B8相啮合,小齿轮B8与小齿轮A7相啮合,小齿轮再与固定在轴IV12上的大齿轮A5相啮合,大齿轮A5通过键带动轴IV12转动,轴IV12再带动小链轮4转动。在这个传动过程中,传动比i=-1,输入和输出运动方向相反;在进行补偿的情况下,中链轮3带动外壳1发生转动,外壳1同时又带动了小齿轮A7和B8所在轴的转动,根据行星齿轮系知识,我们知道传动比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6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