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变电防误接地隔离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6266.X | 申请日: | 200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9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武;高春辉;王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武 |
主分类号: | H01H31/10 | 分类号: | H01H3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800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 变电 接地 隔离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力设施,即一种一次变电防误接地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220KV线路一次变电所都装配有GW17型隔离开关,这种开关的主刀闸有合位和分位两个工作位置,当主刀闸合位时输电线路接通,当主刀闸分位时与输电线路断开。在主刀闸之前设有地线和地刀闸,地刀闸合位时接通地线,分位时脱离地线。主刀闸和地刀闸分别由主闸杆和地闸杆来控制,两支闸杆相对竖立,转动主闸杆可使主刀闸处在合位或分位,转动地闸杆可实现地线的接合和断开,所以两根闸杆都有合位和分位。在操作过程中,当主闸接合时地闸必须分开,绝对不许接地的同时接合主闸,否则就会造成接地合闸的重大事故。目前,这一规程完全靠操作人员来执行,要求操作人员精神高度集中,不能出现差错。可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差错总是会有的,因此,近年来,国内接地合闸的事故仍有发生,说明一次变电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杜绝220KV线路一次变电接地合闸事故的装置。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一次变电防误接地隔离开关,这种隔离开关包括控制主闸刀的主闸杆和控制接地闸刀的地闸杆,其特点是:在所说的主闸杆和地闸杆之间设有连动锁定装置,当主闸杆处于合位时,连动锁定装置驱动地闸杆处于分位。
所说的连动锁定装置是:在地闸杆上固连一段平伸的摆杆,摆杆端部通过转轴铰链一支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托架伸向主闸杆,当地闸杆转向合位时带动连杆端部前移,反之后退;在主闸杆的上面固连一段弧形板,弧形板包围在主闸杆周围的大部,一侧有开口,当主闸杆处于分位时,弧形板的开口与连杆端部相对,连杆端部可前移进入开口,当主闸杆处于合位时,弧形板外表面与连杆端相对,阻止连杆端前移,迫使地闸处于分位。
所说的托架固连在连杆邻近的构件上。
所说的弧型板呈凸轮状。
所说的凸轮状的弧形板与连杆端部之间为滑动铰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连动锁定装置,当主闸处于合位时,地闸只能处于分位,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发生接地合闸事故的条件,为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另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一种状态俯视图;
图5是第二种实施例的另一种状态俯视图;
图6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可见:地闸杆1,摆杆2,连杆3,托架4,主闸杆5,弧形板6,开口7,滑道8,滑块9。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2、3所示,图中省略了复杂的结构,仅表示了两根相对竖立的闸杆,一根是地闸杆1,另一根是主闸杆5。在地闸杆1上连接一段较短的摆杆2,摆杆2沿地闸杆1轴线的垂直方向平伸,端部有一转轴和另一较长的连杆3相铰链。连杆3另一端穿过一个固定在邻近其他构件上的托架4伸向主闸杆5。主闸杆5上装有一个弧形板6,弧形板6包围在主闸杆5的外围,一侧有开口7。在安装的时候就要确定住主闸杆5和地闸杆1的相对位置,地闸杆1处于合位时,如图2所示,摆杆2和连杆3接近伸直,连杆3前端位置前移,同时,主闸杆5处于分位,弧形板6的开口7与连杆3端部相对,连杆3前端位置可以前移进入开口7。当地闸杆1处于分位时,如图3所示,摆杆2和连杆3之间弯曲,连杆3前端位置后移,同时,主闸杆5处于合位,弧形板6的外表面与连杆3的端部相对,阻挡连杆3前移。这样,在主闸刀合闸时,必须先分开接地闸刀,否则无法转动主闸杆5。而在主闸分闸时,接地闸刀则可开可分。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4、5所示,弧形板6是一个凸轮,在线路合闸过程中,凸轮自动推开连杆3向后移动,这样可以省略分开地闸的手工操作。
第三种实施例:如图6所示,弧形板6是一个凸轮,在凸轮的外围设有一条滑道8,连杆3的端部装有滑块9,滑块9是一个与滑道8滑动配合的滑轮。这样,连杆3的端部即与弧形板6始终相连,相互连动,地闸的分合动作都不用另行操作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武,未经张建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6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热风热水两用机
- 下一篇:燃气热水器低温冷凝换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