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理炉口用氧枪喷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6379.X | 申请日: | 2009-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5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孙中强;刘天壮;陶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东冶汉森冶金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C21C5/3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刘晓岚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理 炉口用氧枪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清理转炉炉口用的氧枪喷头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氧气顶吹转炉在吹炼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喷溅。从炉内产生的钢渣喷溅物,随同气体从炉内排出,在经过转炉炉口的时候,由于温度下降,部分钢渣就凝结在炉口上。由于钢渣的长时间凝结,炉口就变得越来越小,需要进行清理。
目前,清理凝结在转炉炉口上的钢渣,国内通常采用机械清理;比如,采用扒炉机的风搞进行清除。机械清理的缺点是清理时间长,影响了转炉的作业率;而且容易损坏炉口的钢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理速度快,且不损坏炉口的清理炉口用氧枪喷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清理炉口用氧枪喷头,包括喷头、喷头外管、喷头中管和喷头内管,其结构要点是在喷头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喷头内管相通的喷氧孔。
根据转炉的大小,喷氧孔的数量可为10~30个。
喷氧孔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20°。
为了使喷氧孔喷出的氧气流股呈螺旋流状,在喷氧孔的出口处设置有螺旋纹。
螺旋纹的长度为10~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氧枪喷头的喷头侧壁上设置有与喷头内管相通的喷氧孔,就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使转炉炉口处凝结的钢渣与喷氧孔喷出的氧气流股接触后迅速燃烧、熔化并流入炉内,或者变成蒸气进入烟道,从而将转炉炉口清理干净。清理速度快,而且不损坏转炉炉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中,1-喷头、2-螺旋纹、3-喷氧孔、4-喷头外管、5-喷头中管、6-喷头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清理炉口用氧枪喷头,包括喷头1、喷头外管4、喷头中管5和喷头内管6,在喷头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喷头内管6相通的喷氧孔3。根据转炉的大小,喷氧孔3的数量可为10~30个。喷氧孔3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20°。为了使喷氧孔3喷出的氧气流股呈螺旋流状,在喷氧孔3的出口处设置有螺旋纹2。螺旋纹2的长度为10~20mm。
本实用新型的喷头1可以采用紫铜铸造成型,也可以采用锻造成型。
使用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的氧枪喷头安装在转炉氧枪上;然后,将转炉氧枪下降至转炉炉口处。打开氧气,氧气由喷头内管6进入,在喷氧孔3处形成多股呈螺旋流状的氧气流股喷向炉口所凝结的钢渣。由于炉口温度较高,凝结的钢渣呈红色的半熔融状态;钢渣与喷氧孔3喷出的氧气流股接触后迅速燃烧、熔化并流入炉内,或者变成蒸气进入烟道,转炉炉口被清理干净。在此过程中,由喷头内管6与喷头中管5间的环缝进水,由喷头中管5与喷头外管4间的环缝回水,从而达到冷却本实用新型的氧枪喷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东冶汉森冶金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东冶汉森冶金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63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