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保护弧型抽油杆接箍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7343.3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48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方书光;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书光 |
主分类号: | E21B17/042 | 分类号: | E21B17/04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郎彼得 |
地址: | 257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保护 弧型抽油杆接箍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工业的有杆泵采油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双向保护弧型抽油杆接箍。
二、背景技术:
抽油杆柱是抽油系统的重要传动件,也是有杆抽油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之一。目前采油系统中,抽油杆柱与油管接触造成偏磨现象异常严重。由于井眼的挠曲,抽油杆不可避免的与油管接触,造成偏磨,下冲程时抽油泵柱塞所受到的阻力阻碍抽油杆向下运动,因此,抽油杆下部杆柱除承受拉-拉变载荷外,还承受拉-压交变载荷的作用,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导致抽油杆下部和油管的偏磨现象加剧,对于老油田,随着原油产量递减,原油含水增加,杆管摩擦接触面润滑能力减弱,腐蚀性增强,加剧了杆管偏磨;随着二次加密、三次加密定向井、斜井的增加,偏磨井越来越多;注聚驱油油田,原油中含聚合物,增加了原油的粘度和腐蚀性,使杆管磨损加剧,这不仅降低了抽油杆的强度,造成抽油杆偏磨断裂,而且还会磨穿油管,造成油管漏失。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向保护弧型抽油杆接箍,可有效保护及扶正抽油杆,并实现抽油杆接箍与油管弧面接触,达到减磨作用。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接箍主体,其中心为贯通内螺纹,两端分别与抽油杆联接,其特征是:接箍主体的中间形状为棒锤形,所述的棒锤形接箍主体为回转曲面体,两侧对称,在中间位置设有搭扳手的凹槽,所述的接箍主体的外层设有合金层。
上述的合金层为0.5mm厚的耐磨耐蚀减磨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原来传统的抽油杆接箍与油管之间的面接触变成了点和线接触,从而减缓了油管和抽油杆接箍表面的磨损,也间接的起到了降低摩擦阻力的作用;既能保护抽油杆接箍,又能保护油管内壁,从而有效地减缓了管杆间的磨损,延长了管杆的使用寿命和检泵周期。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接箍主体1,其中心为贯通内螺纹2、4,两端分别与抽油杆联接,其特征是:接箍主体1的中间形状为棒锤形,所述的棒锤形接箍主体1为回转曲面体,两侧对称,在中间位置设有搭扳手的凹槽3,所述的接箍主体1的外层设有合金层5。
在本实用新型的接箍外喷焊一层0.5mm厚的耐磨耐蚀减磨层WR-166合金,经过表面处理工艺加工而成。由于WR-166根据金属合金学原理设计,确保了涂层在井下工况中优良的耐磨耐蚀性能;而喷焊的成分、组织结构、硬度与油管的相差很大,阻止和延迟了最初黏着磨损的发生;涂层的高硬度减缓了接箍本身磨粒磨损的程度;WR-166喷焊层中特有的成分喷焊在(接箍表面)与油管(软表面)摩擦过程中,以微粒形式转移到油管表面,保护和减缓了油管表面的磨损。同时接箍和油管摩擦过程中该微粒物的存在降低了接箍和油管之间的摩擦系数,起到了降低摩擦阻力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书光,未经方书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73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