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出入炉长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7659.2 | 申请日: | 200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4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颜莉;马利永;郑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70 | 分类号: | C21D9/7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7110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出入 炉长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入炉长轴,属于冶金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轧制生产线的出入炉长轴工作时,辊头和挡环在高温(1250℃)下工作,故辊头和挡环的材质均采用耐高温材料ZG4Cr28Ni48W5,辊头焊于钢管上,随钢管一同作回转运动,钢管和接头的材质采用45钢。为延长使用寿命,钢管和接头内通循环冷却水。钢管左端焊一插头,插头的作用是将水腔内的水管固定住,使之不随钢管的转动而摆动。右端在使用时装入相关件,使钢管内形成密闭的水腔。为防止辊头从钢管上脱落,在插头上焊一挡环。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辊头从钢管上脱落和冷却水渗漏现象。
经现场考察和内部结构分析,发现辊头、插头及挡环为耐高温材料ZG4Cr28Ni48W5,而钢管为45钢,焊接性能较差。工作时,辊头、插头及挡环处于高温状态下,辊头回转时由于外力的作用和高温影响,辊头、插头、挡环和钢管之间的焊缝容易开焊,致使辊头在钢管上松动,松动后的辊头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撞击挡环,挡环脱落后,辊头在无轴向约束的条件下从钢管上脱落下来。工作过程中,套在插头插尖上的冷却水管不断给插头一个外力,在这个外力的作用下,插头和钢管之间的焊缝产生疲劳破坏。故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出现冷却水渗漏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制作方便的出入炉长轴。
一种出入炉长轴,包括插头、辊头、拨叉、钢管、冷却水管;其特征是,钢管的一端设置接头,与接头相对的钢管的另一端依次设置插头、辊头、拨叉,插头安装在钢管内,辊头和拨叉套装在钢管上,钢管的端部与辊头通过挡板连接。
所述的插头包括压板、挡板和支撑套,支撑套装在钢管内,压板将支撑套压紧,并与钢管固定连接形成密闭水腔。
所述的辊头上设有两个凹槽,凹槽尺寸与改进后拨叉上的拨爪的尺寸相配合。
所述的拨叉由两个半体组成,每个半体上都设有止口和拨爪,拨叉卡在钢管上并与钢管固定连接。
所述的钢管和辊头之间由连接键连接,连接键为普通标准件。
所述的冷却水管安装在支撑套的中心孔中,中心孔周围的支撑套上设有两个环形水槽。
拨叉固定于钢管上,改进后拨叉随钢管转动,并带动改进后辊头旋转。
辊头的转动由连接键和改进后拨叉同时带动,从而减少了拨叉对辊头的扭力,保证了改进后拨叉和钢管之间焊缝质量,使之在使用过程中不开焊。
结构优化后,冷却水管在支撑套内有足够的转动空间,工作时对支撑套不产生外力。故压在支撑套上的挡板与钢管之间的焊缝工作时不再承受外力,避免焊缝因疲劳破坏而引起冷却水渗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辊头侧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辊头俯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叉俯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叉侧视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叉仰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套侧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套俯视图。
其中1、插头,2、辊头,3、钢管,4、冷却水管,5、接头,6、盖板,7、挡板、压板,8、支撑套,9、拨叉,10、连接键,11、凹槽,12、拨爪,13、止口,14、中心孔,15、环形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出入炉长轴,如图3至图6所示,包括插头1、辊头2、拨叉9、钢管3、冷却水管4;其特征是,钢管3的一端设置接头5,与接头相对的钢管3的另一端依次设置插头1、辊头2、拨叉9,插头1安装在钢管3内,辊头2和拨叉9套装在钢管3上,钢管3的端部与辊头2通过挡板7连接。
所述的插头包括压板7、挡板7和支撑套8,支撑套8装在钢管3内,压板7将支撑套8压紧,并与钢管3固定连接形成密闭水腔。
所述的辊头2上设有两个凹槽11,凹槽11尺寸与拨叉9、拨爪12的尺寸相配合。
所述的拨叉9由两个半体组成,每个半体上都设有止口13和拨爪12,拨叉9卡在钢管3上并与钢管3固定连接。
所述的钢管3与辊头2之间由连接键10连接,连接键10为普通标准件。
所述的冷却水管4安装在支撑套8的中心孔14中,中心孔14周围的支撑套8上设有两个环形水槽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76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马来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混合型形状记忆合金多维隔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