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科用胸腔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7968.X | 申请日: | 200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69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刚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2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科 胸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用装置,尤其涉及外科用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胸腔引流管为简单的直管形式,具体使用时,将引流管的头部插入胸腔,胸腔内的液体或者气体由管头部的引流孔进入引流管排出。这种直管状引流管的缺陷是置管深浅不易掌握,固定困难,易脱落。由于这种直管状引流管不易固定,容易发生误操作,甚至会造成膈肌摩擦引起疼痛或者出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外科用胸腔引流管,这种引流管置入方便、定位准确、固定稳定可靠、引流充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科用胸腔引流管,涉及有导管体、管头、引流主孔、引流侧孔和凸台组成。所说的导管体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整体呈内空的圆柱形,导管体的后端为普通的开口端,导管体的前端设置有管头。所说的管头整体上呈蘑菇头状,管头与导管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凸台。在蘑菇状的管头上,居中位置设置有引流主孔,在所说的引流主孔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引流侧孔。所说的引流主孔和引流侧孔都与导管体的内腔相连通,都作为导管体的引流入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科用胸腔引流管,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尤其本实用新型的前端设置成蘑菇头状,保证了固定稳定可靠,不易脱落,避免了造成残腔和刺激膈肌引发疼痛的问题。管头可以紧贴胸壁进行固定和限位,从根本上避免了将气体导入胸壁组织的可能性,因而也从根本上避免了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外科用胸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1-导管体 2-管头3-引流主孔 4-引流侧孔 5-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科用胸腔引流管,涉及有导管体1、管头2、引流主孔3、引流侧孔4和凸台5组成。所说的导管体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整体呈内空的圆柱形,导管体1的后端为普通的开口端,导管体1的前端设置有管头2。所说的管头2整体上呈蘑菇头状,管头2与导管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凸台5。在蘑菇状的管头2上,居中位置设置有引流主孔3,在所说的引流主孔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引流侧孔4。所说的引流主孔3和引流侧孔4都与导管体1的内腔相连通,都作为导管体1的引流入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科用胸腔引流管,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尤其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管头2设置成蘑菇头状,保证了固定稳定可靠,不易脱落,避免了造成残腔和刺激膈肌引发疼痛的问题。管头2可以紧贴胸壁进行固定和限位,从根本上避免了将气体导入胸壁组织的可能性,因而也从根本上避免了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刚,未经李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79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