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旁通回流电动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18459.9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05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许华;蔡益民;刘金龙;周志钢;李守惠;吴兆林;赵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济南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 |
主分类号: | G05D7/03 | 分类号: | G05D7/03;G05D7/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勇 |
地址: | 250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旁通 回流 电动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拓宽流量控制范围、稳定出口压力的旁通回流电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闭环大流量控制系统中,出口流量只能靠不锈钢液体泵进行控制,导致出口流量可调范围小,出口压力不稳定,影响了供液的稳定性。但旁通回流电动调节装置由于采用了电动蝶阀和自动控制装置,所以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目前流量控制装置流量可调范围较窄、出口压力不稳定及流量与压力之间调节的矛盾等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的旁通回流电动调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旁通回液电动调节装置,它包括管路装置及控制装置,其中管路装置包括主管路与进液管路连通,在主管路末端分为两个支路,一个为出液管路,另一个为旁通支路,旁通支路与进液管连通;在主管路上设有液体泵,进液管路上设有进液管压力检测装置和进液管阀门装置;出液管路上设有出液管压力检测装置、出液管阀门装置和流量计;旁通支路上设有旁通阀门装置;液体泵、旁通阀门装置、进液管压力检测装置、进液管阀门装置、出液管压力检测装置、出液管阀门装置和流量计均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液体泵通过变频器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旁通阀门装置为电动蝶阀。
所述进液管压力检测装置为进口压力传感器,进液管阀门装置为进口手动蝶阀。
所述出液管压力检测装置为出口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液管阀门装置为出口手动蝶阀。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进液接头、手动蝶阀、液体泵、电动蝶阀、出液接头、管路及控制模块、变频器、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组成,其连接关系是:进液管路通过管路、法兰与主管路上的液体泵相连,主管路末端分为旁通支路和出液支路,旁通支路连接电动蝶阀后,与进口管路相通,出液支路连接手动蝶阀和出液接头。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出口流量和压力的要求,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变频器频率,从而改变液体泵的转速来调节液体输出流量,根据输出流量和出口压力,通过自动控制电动蝶阀的开度,使部分输出液体通过旁通支路回流到进口管路中,保证出口压力稳定的情况下,输出较小流量或较大流量,从而满足输出流量的一个大的范围内调节和出口压力稳定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a、在出口流量大范围调节过程中,出口压力保持稳定;b、输出流量可调范围大,且可调节的最小流量能达到液体泵额定流量的1%以下;c、采用变频控制,当输出流量小时,能减少能源消耗;d、采用先进成熟的自动控制技术,实现装置的全自动控制,操作简单;e、采用电磁式流量计,测量的流量范围大、精度高;f、通过手动控制进出口蝶阀,使整个装置自身形成闭环系统;g、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管路,2.法兰,3.液体泵,4.电动蝶阀,5.进口压力传感器,6.进口手动蝶阀,7.进液接头,8.变频器,9.控制模块,10.出口手动蝶阀,11.出液接头,12.流量计,13.出口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液体通过进液接头7进入进液管路,通过法兰2与主管路1上的液体泵3相连接,主管路1末端分为并联的两支路,一支路为旁通支路,设有电动蝶阀4,一支路为出液管路,设有流量计12、手动蝶阀10和出液接头11,通过手动控制进口蝶阀6和出口蝶阀10可使本装置自身形成闭环管路,控制模块9通过控制变频器8的频率控制液体泵3的转速从而控制整个装置的流量,同时控制模块能采集进口压力传感器5、出口压力传感器13和流量计12的实时信号,根据输出流量要求,自动控制电动蝶阀的开度,进一步扩大输出流量范围,稳定出口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济南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济南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84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