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超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8524.8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21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华;谷翠莲;张长平;刘连波;陈霞;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爱华 |
主分类号: | A61M1/38 | 分类号: | A61M1/38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山东省泰安市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超滤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超滤装置。
二、背景技术
超滤作为体外循环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婴幼儿心脏手术必不缺少的,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能有效地浓缩血液和排除体外循环中生成的大量炎症介质。现有体外循环技术由顺次连接的储血器、转流泵、氧合器、微栓过滤器组成,储血器的入口连接人体静脉、微栓过滤器的出口连接人体动脉,超滤器经转流泵将动脉和静脉或储血器入口直接相连接。超滤器入口连接同动脉插管相连的管道,而出口端连接储血器入口或与静脉插管相连接的管道,用林格氏液预充排气。此种连接存在以下弊端:
1、没有加热装置,血液经超滤器后降温,对人体不利。
2、由于小儿体外循环预充量少,储血器平面的限制,采用常规超滤能滤出的液体很少,达不到浓缩血液的好的效果,炎症介质的滤出也有限。
3、血液离体时间长后会产生炎性物质,而炎性物质对于人体是有害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所以需要对炎性物质进行超滤,现有的改良超滤都是在手术完成后进行的,不能边手术边超滤。因超滤时间较短,其滤出炎症介质的作用有限;单独应用由于在正常转流停止后因超滤而使血液增加了与新异物接触的机会,反而使部分炎症介质的浓度有所上升。
3、超滤是从动脉进入静脉。超滤后的氧合新鲜血液并没有直接进入体内,而是注入储血器或静脉,人为造成了左向右的分流,可能引起肺充血,冠状动脉和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不利于循环状态的稳定和体温的回升,且延长了手术时间和血液的破坏,增加了炎症介质的产生。
4、主动脉插管内血液流向不断的变化不利于循环稳定,甚至发生气穴现象而造成危害,不利于循环状态的稳定。
5、停体外循环后需等待循环状态稳定方可继续超滤,人为地延长了手术时间,对于人体产生损害。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术中持续超滤、超滤由静脉到动脉、有氧合、复温、排气功能的新型超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超滤装置,包括储血器,储血器一端设有与人体静脉连接的引流管、另一端顺次连接有转流泵I、氧合器、微栓过滤器;微栓过滤器的出口经管道与人体动脉连接;微栓过滤器上端与储血器上端连通;还包括有超滤器,超滤器出口连接氧合器的入口、超滤器的入口经转流泵II连接三通I,三通I的另两端一端连接储血器的出口、另一端连接三通II;三通II的另两个口一端连接储血器的入口一端连接与人体静脉相连接的引流管;
设有三通III和三通IV;三通III一端连接储血器的出口、一端连接主泵管经转流泵I连接三通IV,另一端连接三通I;超滤器出口管道连接三通IV,三通IV的另两端一端连接主泵管、一端连接氧合器的入口
体外循环过程中将三通I与三通II间的引流管夹闭,血液流通方向为:一路为常规体外循环:人体静脉→储血器→转流泵I→氧合器→微栓过滤器→人体动脉;另一路经人体静脉→储血器→转流泵II→超滤器→氧合器→微栓过滤器→人体动脉。此血流方向经过超滤器,可以实现持续超滤过滤血液中的炎性物质,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体外循环结束后,夹闭三通II与储血器入口、三通I与三通III间的引流管,开放三通I与三通II间的引流管,血液流通方向:腔静脉→转流泵II→超滤器→膜式氧合器→动脉微栓滤器→主动脉,此时的血液经过氧合器可进行加热、氧合,更适合人体温度;经过微栓过滤器可将血液中的气泡由微栓过滤器上端的引流管进入储血器的上端。临床应用这一新型超滤技术,对比传统超滤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有效浓缩血液和排除体内炎症介质,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复温,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防止灌注肺,有效减轻重要脏器水肿和损伤,改善病人尤其是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提高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治疗的能力,可作为目前较理想的超滤技术使用。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未述及的相关技术内容均可采用或借鉴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爱华,未经张爱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85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带隐形标记的饮料标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