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煤气捕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8561.9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90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政 |
主分类号: | C10K1/00 | 分类号: | C10K1/00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 霞 |
地址: | 255000山东省淄博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煤气 捕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煤气捕焦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煤气捕焦器,其电极管为圆形,电极丝位于电极管的圆心位置,只在电极管内部和电极丝之间能够形成电场进行捕焦,而电极管外侧的表面积闲置;在多条电极管排列时,相邻电极管之间的空隙无法形成电场而流通煤气,造成设备的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煤气捕焦器,改变电极管的形状和排列结构,节省材料,增加煤气流通面积,从而增加煤气的处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煤气捕焦器,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上箱体连接煤气进口,下箱体连接煤气出口,其特征在于在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裸露连接有电极管,电极管成等边六边形蜂窝状排列,电极丝位于每个等边六边形状电极管的中心,电极丝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置于上箱体和下箱体内的金属板上,金属板与电极电连接,高压直流电源输出的两极分别接到电极和电极管上。
在位于下箱体内的电极丝的末端可连接重锤,依靠重力将电极丝拉直。
使用时,高压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接通电极管和电极丝,在电极管和电极丝之间形成高压电晕,煤气由进口进入上箱体,在由上至下穿过电极管,高压电晕能够使煤气中的焦油颗粒带电并沉积在电极丝或电极管上,达到净化煤气的目的;电极管为等边六边形蜂窝状排列,电极丝位于每个等边六边形电极管的中心,非最外围电极管的任意一边都为相邻的两个电极管共用,能够节省材料,并有效增加煤气的流通面积,从而提高煤气的处理能力。最外侧的电极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能够在捕焦的同时对煤气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视图。
图中:1上箱体 2电极 3电极丝 4煤气进口 5下箱体 6重锤 7电极管 8煤气出口 9高压直流电源 10金属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上箱体1连接煤气进口4,下箱体5连接煤气出口8,在上箱体1与下箱体5之间裸露连接有电极管7,电极管7为等边六边形蜂窝状结构,任何两个相邻的六边形均共用一边,电极丝3位于每个等边六边形状电极管7的中心,高压直流电源9输出的两极分别接到电极2(通过金属板10与电极丝3相通)和电极管7上,在电极2和电极管7直接形成高压电晕。待净化的煤气由煤气入口4进入上箱体1后进入电极管7内,煤气中的焦油颗粒由于自身带静电,因而在电极2和电极管7之间的电晕作用下沉淀在电极丝3和电极管7上,达到除焦的目的。因为最外侧的电极管7裸露在空气中,在煤气进行捕焦的同时也能得到冷却。除焦和冷却后的煤气进入下箱体5后,通过煤气出口8送出。重锤6的作用是依靠重力将电极丝3拉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政,未经黄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85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幅梳棉机
- 下一篇:便于精子上游或下游的试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