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髋臼后壁骨折接骨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0195.0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06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恩昌;刘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恩昌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6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壁 骨折 接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属于骨折内固定手术器械,是一种髋臼后壁骨折接骨板。
背景技术
髋臼后壁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将髋臼后壁骨折复位后,使用接骨板予以内固定,帮助骨骼的连接生长。目前,临床上髋臼后壁内固定使用的接骨板,有弧形和直形两种,由于髋臼后壁骨折位置的特殊,上述现有的接骨板有时不能提供稳定的固定,存在包容性差、操作比较复杂的缺点。并且单块接骨板的固定强度比较低,有时需要多块接骨板的联合应用才能达到固定强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髋臼后壁骨折接骨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髋臼后壁骨折接骨板,包括接骨板体和短臂,接骨板体上设置有骨螺钉孔,接骨板体的两侧设置有凹槽,其特征在于:接骨板体为圆弧状,并且设置有两个伸向圆弧中心的短臂,短臂上设置有骨螺钉孔和克氏针孔。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短臂可以对髋臼后壁骨折块进行包容固定,具有结构合理,效果可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骨板体 2骨螺钉孔 3克氏针孔 4短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髋臼后壁骨折接骨板,包括接骨板体1和短臂4,接骨板体1上设置有骨螺钉孔2,接骨板体1的两侧设置有凹槽,其特征在于:接骨板体1为圆弧状,并且设置有两个伸向圆弧中心的短臂4,短臂4上设置有骨螺钉孔1和克氏针孔3。
使用时,根据骨折类型及骨折线的位置,按照模板形状塑形本实用新型,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体1贴附于骨表面,接骨板体1的一端置于坐骨结节,接骨板体1的另一端置于坐骨棘;两个短臂4分别贴附于髋臼后壁骨的表面,并且指向髋臼。首先通过克氏针孔3应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然后依次通过骨螺钉孔2固定骨螺钉,从而完成髋臼后壁骨折的内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恩昌,未经周恩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01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即时根际模拟培养装置
- 下一篇:简易修枝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