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雪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0629.7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087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臣;康凤明;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凤明 |
主分类号: | E01H5/04 | 分类号: | E01H5/04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扫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除雪车的扫、收、抛方式的清扫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清除机场、高等级公路和城市积雪的设备中,或采用推土机、装载机等机械堆积方式,该种方式工作效率低、清扫质量差,或在机场采用喷气发动机尾喷吹雪方式,该种方式消耗能源大且容易烧伤跑道。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620089819.0”公开了一种清扫雪装置,由清扫液压马达、清扫装置、清扫主轴、支承构件、转送支承件、转送装置、转送轴、离心式抛雪装置、抛雪液压马达、抛雪外结构件、传动链条构成,该专利存在工作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尤其是在积雪较厚的情况下,清扫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清扫质量高、耗能低的集扫雪、收雪、抛雪为一体的除雪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扫雪器、扫雪器液压马达、扫雪器壳体、扫雪器升降油缸、扫雪器升降导轨、收雪器、收雪器液压马达、收雪器壳体和抛雪器,扫雪器位于收雪器的前面,抛雪器位于收雪器的后面,扫雪器安装在扫雪器壳体上,收雪器安装在收雪器壳体上;扫雪器由扫雪刷、扫雪轴和支撑轴承组成,扫雪刷紧固在扫雪轴上,沿扫雪轴的轴向直列布置成多列;收雪器由收雪叶片、收雪轴和支撑轴承组成,收雪轴上左、右对称设置右旋、左旋收雪叶片;抛雪器包括抛雪叶片、抛雪轴和器体,在器体的上部连接抛雪筒,抛雪筒的出口段向一侧倾斜一定角度;扫雪器的扫雪轴轴线与收雪器的收雪轴轴线平行布置,抛雪器的抛雪轴轴线与收雪轴轴线垂直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扫雪器、收雪器、抛雪器有机配置成一体,除雪工作时,除雪车沿道路前进,扫雪器的扫雪刷通过回转,不断将积雪扫入收雪器,收雪器回转时,将积雪送入抛雪器后,被高速转动的抛雪叶片带动,形成离心力,从抛雪器的抛雪筒抛出;扫雪器采用升降导轨和升降油缸控制升降,能够根据积雪厚度、行走速度调节与地面的距离,清扫彻底干净,对路面无损坏;收雪器上左、右对称设置有右旋、左旋收雪叶片,分别将积雪向中间收集,工作效率高;抛雪器能将积雪向路侧抛出15至30米以外,耗能低,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除雪装置的结构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雪装置在除雪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扫雪器的左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抛雪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除雪装置在除雪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和图3的俯视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除雪车专用底盘20的前部,主要由扫雪器14、扫雪器壳体18、扫雪器液压马达22、扫雪器同步升降油缸15、扫雪器升降导轨16、收雪器13、收雪器液压马达21、收雪器壳体17、抛雪器11组成,扫雪器14的外面具有扫雪器壳体18,收雪器13的外面具有收雪器壳体17。
从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除雪装置的结构布置图可以看出,扫雪器14位于收雪器13的前面,抛雪器11位于收雪器13的后面。扫雪器14主要由扫雪轴3、扫雪刷1、支撑轴承2等组成。图4为扫雪器的左视图,扫雪刷1紧固在扫雪轴3上,沿扫雪轴3的轴向直列布置成多列,扫雪器14通过扫雪轴3两端的两套调心滚子轴承支撑在扫雪器壳体18上。扫雪轴3的一端配有扫雪器液压马达22驱动,扫雪器液压马达22安装在扫雪器壳体18上。因扫雪刷1属于典型的易损件,每台扫雪器配有多套扫雪刷,为适应不同的积雪情况、达到更好的扫雪效果,各套扫雪刷的刷毛材质、和数量配比不同。
收雪器13包括收雪叶片、收雪轴4和支撑轴承5,收雪轴4上左、右对称设置有右旋收雪叶片6、左旋收雪叶片12,分别将积雪向收雪器13的中间收集。收雪轴4的轴线与扫雪器14的扫雪轴3轴线平行布置,收雪器13通过收雪轴4两端的两套调心滚子轴承支撑在收雪器壳体17上,由配置在收雪轴4上的收雪器液压马达21驱动。收雪器壳体17安装紧固在位于底盘20前部的安装紧固基准面上,收雪器壳体17和扫雪器壳体18之间装有扫雪器矩形升降导轨16和两只同步升降油缸15,将扫雪器壳体18安装在收雪器壳体17上,通过两只同步升降油缸15的升降动作,带动扫雪器14相对收雪器13和整车的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凤明,未经康凤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06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