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弧面床板自行摆动式防褥疮病床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0960.9 | 申请日: | 200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464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欣菊;毕于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欣菊 |
主分类号: | A61G7/008 | 分类号: | A61G7/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山东省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床板 自行 摆动 褥疮 病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床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床面可以自行摆动的弧面床板自行摆动式防褥疮病床,适用于长期卧床病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病床,均由床腿、床撑和床面板相互固定构成,床面板为平面板,这种床面板固定的病床,所存在的不足是:由于床面固定,且床面为平面板,所以,不便于卧床病人自行翻身,卧床久了,便容易产生褥疮,因此,要求卧床病人必须经常翻动身体,否则,着床部位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着床部位皮肉容易坏死、溃烂,发生褥疮。目前防治褥疮的方法:一是由护理人员帮助病人勤翻身;二是采用气垫、气圈,将产生褥疮的部位撑起。这两种方法的不足在于:前者劳动强度大,而且勤翻身的时间也难以掌握,翻身时还容易损伤患者的溃疡面;后者效果不十分理想,特别在溃疡面较大的情况下,气垫、气圈凸出部位仍触及溃疡面,防治效果更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于卧床病人翻身、且不易造成溃疡面损伤、使用安全、能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的弧面床板自行摆动式防褥疮病床。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弧面床板自行摆动式防褥疮病床,由床腿和床撑构成,床腿与床撑固定连接为一整体,其特征在于在床撑的上部设有弧形床面板,在弧形床面板的端部下侧沿上设弧形齿条,在床撑上设有与弧形齿条相对应咬合的拨动齿轮和左、右托动齿轮。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弧形床面板的外壁弧度半径为200-300mm,内壁的弧面为左、右侧面为斜面的凹形面;所述的弧形齿条的两端设有一段平滑齿面;所述的拨动齿轮和左、右托动齿轮均通过相应的转动轴和轴承固定在床撑上,在床撑的下部设低速电机,低速电机的转速为每分钟12转,低速电机的主动轴端轮通过三角带与拨动齿轮上的带轮相连接,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低速电机相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患者仰卧在弧形床面板上,当通过控制开关使低速电机正向转动时,弧形床面板则向右侧转动,反之,则向左侧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平面床板的病床相比,长期在病床上的卧床病人,可通过自行操作,便能实现自动翻转身体,且使用安全、可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防治褥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前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弧面床板自行摆动式防褥疮病床,由床腿1和床撑2构成,床腿1与床撑2固定连接为一整体,其特征在于在床撑2的上部设有弧形床面板3,在弧形床面板3的端部下侧沿上设弧形齿条4,在床撑2上设有与弧形齿条4相对应咬合的拨动齿轮5和左、右托动齿轮6、6′,通过拨动齿轮5的转动可拨动弧形齿条4,使弧形床面板3转动,从而使仰卧在弧形床面板3内侧的病人侧向倾斜,以改变患者着床部位。所述的弧形床面板3的外壁弧度半径为200-300mm,内壁的弧面为左、右侧面为斜面的凹形面;所述的弧形齿条4的两端设一段平滑齿面7,当弧形齿条4摆动到平滑齿面7与拨动齿轮5相接触时,虽然低速电机8还未停转,但弧形床面板3不再翻转,卧床病人不至于翻到弧形床面板3的外侧;所述的拨动齿轮5和左、右托动齿轮6、6′均通过相应的转动轴和轴承固定在床撑2上,在床撑2的下部设低速电机8,低速电机8的主动轴端轮通过三角带9与拨动齿轮5上的带轮相连接,控制开关10通过导线与低速电机8相连接,通过控制开关10控制低速电机8的正向转动、反向转动或停止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欣菊,未经刘欣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0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