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元件一体化液冷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0985.9 | 申请日: | 200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4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栋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元件 一体化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件散热装置,具体地说是电子元件一体化液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的内部电路设计日趋复杂,导致各电子元件在工作时均会产生废热,影响了电子元件的性能,为了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对其进行快速高效的散热。因此,有效解决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已成为当前电子元件制造的关键技术。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子元件采用风冷散热,但是这种散热技术中风扇的气流噪音成为了不可忽略的噪音污染源,多年来虽然采用了各种先进的降噪技术,效果依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加工、散热效果好的电子元件一体化液冷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箱体、水仓、潜水泵和散热器,箱体内设置有水仓,潜水泵设置在水仓内部,散热器设置在箱体外部;水仓包括进水仓和出水仓,箱体顶部开有进水仓进水口和出水仓出水口,进水仓进水口与散热器出水口相连通,出水仓出水口与散热器进水口相连通。
箱体内设置有进水仓和出水仓,潜水泵设置在进水仓内部,进水仓剖面为p形,出水仓剖面为q形,进水仓进水口与出水仓出水口均设置在顶部,进水仓出水口与出水仓进水口均设置在下部,进水仓与出水仓下部之间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箱体内底部设置有密封垫,活塞与密封垫两者相配合密封箱体底部。
活塞上开有虹吸孔,活塞上方连接有活塞杆,箱体上设置有活塞杆固定柱,活塞杆穿过活塞杆固定柱贯穿于箱体内外,活塞杆可沿活塞杆固定柱上下移动,活塞杆与活塞杆固定柱之间设置有活塞杆密封圈;箱体外侧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弹簧,弹簧上方活塞杆顶部设置有活塞帽,活塞帽上设置有定位块,箱体上部设置有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台。
潜水泵设置在出水仓内下部,潜水泵进水口为出水仓进水口,箱体底部密封有铜塑结构吸热壳。
铜塑结构吸热壳包括铜壳和塑胶,铜壳四壁上开有燕尾槽,塑胶灌注在燕尾槽内和铜壳四壁上。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安装在所需散热的电子元件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一体化液冷散热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水循环散热,散热效果好;
2、密封效果好,不会妨碍电子元件的性能;
3、使电子元件和液体直接接触,摆脱中间导热体的热导系数差距大的问题;
4、因为液体散热效果好,风扇的转速可以降低减少噪音污染;
5、拆卸安装方便简单;
6、设计合理、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体积小、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电子元件一体化液冷散热装置的实施例1中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向剖面图;
附图3为附图1中B-B向剖面图;
附图4为附图1中的剖面图;
附图5为电子元件一体化液冷散热装置的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仓,2、出水仓,3、箱体,4、潜水泵,5、散热器,6、活塞,7、活塞杆,8、活塞杆固定柱,9、活塞帽,10、定位块,11、定位台,12、弹簧,13、虹吸孔,14、进水仓进水口,15、进水仓出水口,16、出水仓进水口,17、出水仓出水口,18、密封垫,19、散热器进水口,20、散热器出水口,21、电子元件,22、活塞杆密封圈,23、铜塑结构吸热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一体化液冷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箱体3、水仓、潜水泵4和散热器5,箱体3内设置有水仓,潜水泵4设置在水仓内部,散热器5设置在箱体3外部;水仓包括进水仓1和出水仓2,箱体3顶部开有进水仓进水口14和出水仓出水口17,进水仓进水口14与散热器出水口20相连通,出水仓出水口17与散热器进水口19相连通。
箱体3内设置有进水仓1和出水仓2,潜水泵4设置在进水仓1内部,进水仓1剖面为p形,出水仓2剖面为q形,进水仓进水口14与出水仓出水口17均设置在顶部,进水仓出水口15与出水仓进水口16均设置在下部,进水仓1与出水仓2下部之间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6,箱体3内底部设置有密封垫18,活塞6与密封垫18两者相配合密封箱体3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栋,未经王晓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09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