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称重式水平选果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21333.7 | 申请日: | 200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502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思荣;赵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福江 |
主分类号: | B07C5/16 | 分类号: | B07C5/16;B07C5/28;B07C5/36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月华 |
地址: | 250002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称重 水平 选果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选果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数控称重式水平选果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选果机其工作原理是,在选果机的翻盘装置上安放不同重量的砝码,当果品重量达到某一重量范围内时,果品可压动翻盘装置,从而,落入相应的收集容器内。上述的选果机存在以下不足:选果机的翻盘装置是否允许托盘倒出果品,由各个翻盘装置和其上安放砝码控制,每个翻盘装置选果都需要单独称重,使用一段时间后,翻盘装置的精度会下降,因此,需要经常停机调试所有的翻盘装置,既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降低了选果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称重式水平选果机,它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无需对选果机上的翻盘装置进行调试,可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选果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数控称重式水平选果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导轨和传动带,导轨上安装数个托盘支架,托盘支架与传动带连接,每个托盘支架上安装一个托盘,机架上安装至少两个翻盘机构,机架上安装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导轨上安装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托盘支架由托盘支座、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二支杆连接构成,托盘支座、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二支杆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二支杆上安装托盘,第三连杆的后端伸出托盘支座外。所述的翻盘机构由支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支杆连接构成,支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支杆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一支杆上安装压板,支座上安装电磁铁,电磁铁位于第一支杆下方,电磁铁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翻盘机构由支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支杆连接构成,支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支杆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一支杆上安装压板,第一连杆的后端伸出支座外,支座上安装电磁铁,电磁铁位于第一连杆后端下方,电磁铁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是可编程控制器。机架上安装分类箱,分类箱的个数与翻盘机构的个数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采用数控装置、称重传感器和接近开关进行集中称重和记数,将每个托盘上的果品重量和托盘的位置信息记录下来,以此集中控制所有的翻盘机构动作;当每个托盘到达相应重量范围的翻盘机构时,数控装置控制翻盘装置翻盘。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翻盘机构是断电翻盘,电磁铁位于第一连杆下方;图3是图1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翻盘机构是通电翻盘;图4是图1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翻盘机构是断电翻盘;图5是图1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翻盘机构是通电翻盘,电磁铁位于第二连杆上方。
图中标号:1机架 2导轨 3托盘支座 4托盘 5支座 6分类箱 7控制器 8称重传感器 9第一接近开关 10第二接近开关 11电磁铁 12第一连杆 13第二连杆14第一支杆 15压板 16第三连杆 17第四连杆 18第二支杆 19选果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控称重式水平选果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安装导轨2和传动带,导轨2上安装数个托盘支架,托盘支架与传动带连接,每个托盘支架上安装一个托盘4,机架1上安装至少两个翻盘机构,机架1、导轨2、托盘支架、托盘4和翻机构连接构成水平选果机的动作机构,托盘支架可在传动带的带动下沿导轨2循环移动,机架1上安装可检测到每个托盘的第一接近开关9和只能检测到一个托盘的第二接近开关10,导轨2上安装称重传感器8,称重传感器8、第一接近开关9和第二接近开关10通过导线与控制器7连接,导轨2上与翻盘机构对应的部分是选果区19,称重传感器8安装在导轨2上位于选果区19外的任何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福江,未经赵福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13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