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滴灌配套的施肥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1910.2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835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征林;杨春;杨颖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征林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A01G25/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山东省沂南县澳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滴灌 配套 施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滴灌配套使用的施肥罐。
背景技术
滴灌施肥是将施肥与滴灌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农业技术。它利用一整套系统设备,将灌溉水加低压、过滤,通过管道输送到滴头,使灌溉水呈水滴状,均匀而缓慢地滴入到作物根区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壤内,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应水分,以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最优水分状态,而作物株、行间根区以外的土壤仍然保持较干燥的状态。滴灌可将可溶性肥料随水施到作物根区,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较常规施肥节肥二分之一。但要提高滴灌施肥的效果,必须要有相配套的施肥灌,特别是在温室大棚内的滴灌缺乏理想的施肥罐,影响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行施肥罐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于温室大棚滴灌配套的施肥罐,该施肥罐便于肥水充合混合,防止了肥料在罐内的沉淀,保证了施肥罐的肥料浓度始终保持一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施肥罐包括罐体、过滤筒、搅拌器、管道,所述罐体为圆筒形,所述过滤筒套在罐体内,所述罐体与过滤筒之间为水肥混合区,所述过滤筒壁为一定细度的过滤网,所述罐体的上沿与过滤筒的上口平齐,所述罐体上部设有罐盖,所述罐盖上设有一入肥口,所述入肥口与水肥混合区相通,所述罐体底部内侧设有一带叶轮的搅拌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水肥混合区相通,其进水管开口对着搅拌器上的叶轮,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主管相联,所述肥液出管一端与过滤筒相联,另一端也与主管相联。
使用时,将主管与滴灌管相联,光需要浇水时,打开主管上的阀门,关闭进水管与肥水出管上的阀门,灌溉水通过主管进入滴灌管网,进行浇水灌溉。当需要施肥时,首先将肥料通过肥料入口放入罐体内,关闭主管上的阀门,打开进水管与肥水出管上的阀门,主管中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罐体,由于进水管开口正对着搅拌器上的叶轮,水流冲击叶轮旋转,使肥水在罐体内充分混合,混合好的肥水经过过滤网进入过滤筒内,再经过肥液出管、主管进入滴灌管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搅拌器在水流的作用下,不断旋转搅拌,可使罐体的内的肥料浓度始终保持一定的浓度,防止了因不同时段进入到滴灌网的肥水浓度不同,影响作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罐体2、过滤筒3、搅拌器4、水肥混合区5、过滤网6、入肥口7、主管8、进水管9、肥液出管10、罐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施肥罐包括罐体1、过滤筒2、搅拌器3、管道,罐体1为圆筒形,过滤筒2套在1内,罐体1与过滤筒2之间为水肥混合区4,过滤筒壁为一定细度的过滤网5,罐体1的上沿与过滤筒2的上口平齐,罐体1上部设有罐盖10,罐盖10上设有一入肥口6,入肥口6与水肥混合区4相通,罐体1底部内侧设有一带叶轮的搅拌器3,进水管8的一端与水肥混合区4相通,其进水管开口对着搅拌器3上的风叶,进水管8的另一端与主管7相联,肥液出管9一端与过滤筒2相联,另一端也与主管7相联。
使用时,将主管7与滴灌管相联,光需要浇水时,打开主管7上的阀门,关闭进水管8与肥水出管9上的阀门,灌溉水通过主管7进入滴灌管网,进行浇水灌溉。当需要施肥时,首先将肥料通入肥口6放入罐体1内,关闭主管7上的阀门,打开进水管8与肥液出管9上的阀门,主管7中的水通过进水管8进入罐体1,由于进水管8开口正对着搅拌器3上的叶轮,水流冲击叶轮旋转,使肥水在罐体1内充分混合,混合好的肥液经过过滤网5进入过滤筒2内,再经过肥液出管8、主管7进入滴灌管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征林,未经杨征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1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杏叶软胶囊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实体瘤治疗的EphA3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