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壳管式热回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22946.2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800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骆文彦;薄立江;高士清;王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莱特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2 | 分类号: | F28D7/12;F28B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3022山东省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壳管式热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回收器,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壳管式热回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壳管式热回收器只有全部热回收、部分热回器,能作全部热回器的不能作部分热回器、能作部分热回器的不能作全部热回器。不能满足全热回收与部分热回的相结合,达不到热量分配与水温提升与换热器充分利用,达不到节能的最佳效果。目前存的壳管式全部热回收器作部分热回收器用时,由于出口位置低,换热面大,达不到部分热回收的功能,同时由于流出的制冷剂为液态会对制冷系的部件形成冲击,造成制冷系统部件损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壳管式热回收器,使其既具有全部热回收功能又具有部分热回收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换热管,壳体外设有与换热管连通的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壳体外设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的制冷剂出口包括出液口和出汽口,出汽口高于壳体内壁的最低处。
为了便于出液,所述的出液口位于壳体内壁的下部。
为了使其结构简单,所述的壳体包括筒体、进出水口封头和回水封头,进出水口封头和回水封头分别与筒体的两端密封连接,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设置在进出水口封头上,换热管的回流端位于回水封头内。
为了在部分热回时可做产热量及产热水功能调节还可做水温提升、运用在热泵机组组制冷、制热还可提高机组能效比,所述的载冷剂为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作全热回收时高温高压汽态制冷剂通过进汽口进入壳管式热回收器,经冷凝成高压过冷液体通过出液口流出,形成全热回收;作部分热回时高温高压汽态制冷剂通过进汽口进入壳管式热回收器,经过冷凝成饱汽体通过出汽口流出,形成部分热回收。与普通壳管式热回器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全部热回收功能也可实现部分热回收功能。它的意义在于:运用在制冷空调热回收机组上,通过全热回可实现快速产热,通过部分热回收实现热水温度的提高及热水温度的稳定同时也可减少冷凝的热负荷,降低压机功耗,达到节能作用,在热泵机组制热还可实现空调制热与热回的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出水口、3、进出水口封头、4、拉杆、5、筒体、6、挡气板、7、换热管、8、支撑板、9、进汽口、10、出液口、11、排气口、12、出汽口、13、密封垫、14、回水封头、15、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它包括进水口1、出水口2、进出水口封头3、拉杆4、筒体5、挡气板6、换热管7、支撑板8、进汽口9、出液口10、排气口11、出汽口12、密封垫13、回水封头14和排水口15。
筒体5轴向水平设置,进出水口封头3和回水封头14分别与筒体5的两端密封连接,进出水口封头3、回水封头14和筒体5组成一个封闭的壳体。换热管7设置在壳体内,进水口1和出水口2设置在进出水口封头3上,进水口1和出水口2与换热管7连通。换热管7的回水端处在回水封头14中。
拉杆4固定在壳体内,换热管7通过支撑板8连接,挡气板6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换热管7的上方。进汽口9和排气口11设置在筒体5的顶部,排水口15设置在回水封头14的下部,出液口10设置在筒体5的内壁的最低处。出汽口12设置在筒体5上,出汽口12高于出液口10。
工作原理:载冷剂在换热管7内流动,制冷剂在换热管7与壳体间流通,载冷剂与制冷剂经换热后,载冷剂由出水口2流通出,制冷剂可由出液口10或出汽口12内出。全部热回时制冷剂由出液口10流出,部分热回时制冷剂由出汽口12流出。全热回收时通过外部连接封闭出汽口12,制冷剂由出液口10流出;全部热回转换为部分热回时,经外部连接对出液口10进行封闭,保证现有的制冷剂液面,同时出汽口12外部连接打开,形成部分热回收,在此冷凝过程中,汽态制冷剂由出汽口12流出,液态制冷剂则落入筒体5下部,达到减少冷凝面积的效果,如果冷凝面积偏大液态制冷剂液面一直上升到出汽口12最下部为止,根据不通的工况可确定出汽口12位置,保证最佳部分热回收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莱特空调有限公司,未经贝莱特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2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键多枚连发模型火箭电子点火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引流芯成型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