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锅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3766.6 | 申请日: | 200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940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马钢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国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曰俊 |
地址: | 26251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食品或制药用的真空锅。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食品和制药行业中,液体煮沸、加热、浓缩,有效成分的加热提取等工艺过程中使用的锅具,通常在常压状态下使用,液体物料的沸点高,不仅耗能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浓缩速度慢,时间长,致使生产效率低。再者,在这些行业中,通常使用的夹层锅,夹层间设置有循环的蒸汽管道或循环导热油管道进行加热,存在着以下缺点:1.由于需要利用锅炉生产蒸汽或另外使用锅炉对导热油进行加热,所以增加了生产成本;2.加热温度低且不易控制,从而限定了夹层锅的使用范围;3.热能在循环过程中损耗大,利用率低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锅体内部抽真空以降低沸点加快浓缩速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真空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真空锅,包括锅体,所述真空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锅体上的抽真空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固定设置于所述锅盖上的抽真空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抽真空装置还包括
固定设置于所述锅盖上的真空表;
固定设置于所述锅盖上的进气阀。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锅盖边缘设有密封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锅体为夹层锅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夹层锅体的夹层内设有液体换热工质,在所述夹层内还设有电加热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热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温度测量装置为热电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锅体上设有抽真空装置,具体包括安装于锅体上的锅盖和固定设置于锅盖上的抽真空管,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将抽真空管与真空泵连接,能够对锅体内部抽真空,有效降低液体物料的沸点,从而加快了浓缩速度、缩短了浓缩时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当锅体为夹层锅体时,在锅体的夹层内设置液体换热工质,用电加热装置直接对液体换热工质进行加热,有以下优点:无需再利用锅炉对液体换热工质加热,减少了设备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加热均匀,加热温度高,且没有热能损失、利用率高;而且,温度测量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的使用,使夹层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锅体,2.锅盖,3.抽真空管,4.真空表,5.进气阀,6.电热管,7.热电偶,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真空锅,包括锅体1和设置于锅体上的抽真空装置,它通过转轴安装于支撑架上。
其中,抽真空装置包括:安装于锅体1上的锅盖2,在锅盖2的边缘与锅体1相接触的部位设有密封圈8,在锅体1内部被抽真空时起到锅体1与锅盖2之间的密封作用;还包括固定设置于锅盖2上的抽真空管3,使用时将抽真空管3与真空泵连接,对锅体1内部抽真空,能够有效降低液体物料的沸点,从而加快了浓缩速度,缩短了浓缩时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锅盖2上还设置有真空表4和进气阀5,真空表4用于随时观察锅体1内部的真空度,进气阀5用于在工艺过程结束时使内外气压平衡以便顺利将锅盖2从锅体1上取下。
作为具体的实施例,此真空锅的锅体2为夹层锅体。在夹层锅体的夹层内设有液体换热工质,液体换热工质优选导热油,在此夹层内还设有电加热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电加热装置优选电热管6,温度测量装置优选热电偶7。用电热管6直接对液体换热工质进行加热,无需再利用锅炉对液体换热工质加热,减少了设备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加热均匀,加热温度高,且没有热能损失、利用率高;而且,热电偶7、电热管6和温度控制装置的使用,使夹层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保证了产品质量。
为了减少液体换热工质的散热,在夹层锅体的外侧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可以是空心保温层,也可以在空心内部填充珍珠岩等保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国,未经马钢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3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