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磁牛胃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25060.3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1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徐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盛金磁铁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D1/16 | 分类号: | A61D1/1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磁牛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从动物咽喉、食管或胃中取出异物的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强磁牛胃器。
背景技术
牛一共有4个胃室,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网胃位于瘤胃前部,实际上这两个胃并不完全分开,因此饲料颗粒可以自由地在两者之间移动。网胃内皮有蜂窝状组织,故网胃俗称蜂窝胃。网胃的主要功能如同筛子,随着饲料吃进去的重物,如钉子和铁丝,都存在其中,据科学部门调查,80%的奶牛网胃中存有异物,其绝大多数是铁质杂物。这些异物进入牛体,严重时会刺穿牛尾甚至临近器官,常导致牛的死亡,轻者也会引起牛网胃炎症或溃疡,影响奶牛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牛的网胃中的铁质杂质容易对奶牛造成伤害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磁力吸附网胃中的铁质杂物,吸上铁钉等尖锐异物时易倒伏的强磁牛胃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即一种强磁牛胃器,包括中空的不锈钢壳体,其特征在于不锈钢壳体内设有多块磁铁,所述磁铁之间以及磁铁与不锈钢壳体之间填充有导磁体。
相邻的磁铁采用同极相对的方式排列。通过上述设置,当吸上铁钉等尖锐异物时,牛的网胃在蠕动时,对铁钉稍加外力即可使铁钉倒伏,防止吸附在不锈钢壳体上的铁钉扎伤网胃。
所述磁铁为2~3块。
所述磁铁为稀土钕铁硼磁铁。稀土钕铁硼磁铁为公认的磁力最强的磁铁,可以尽可能多的吸附网胃中的铁质杂物。
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壳体为不锈钢,耐胃酸腐蚀,表面光滑无棱角,对牛的网胃不会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吸上铁钉等尖锐异物时易倒伏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牛嘴投送到牛的网胃中,网胃中的铁质杂物被吸引并固定在不锈钢壳体的表面上,从而避免了铁质杂质对网胃的伤害,相邻的磁铁采用同极相对的方式排列,当吸上铁钉等尖锐异物时,牛的网胃在蠕动时,对铁钉稍加外力即可使铁钉倒伏,防止吸附在不锈钢壳体上的铁钉扎伤网胃。本实用新型使用一段时间后取出对不锈钢壳体表面的铁质杂物清理后再次投入网胃中即可,本实用新型使用后,大大降低了奶牛的异物伤害率,绝大多数的奶牛不需要再动手术取出异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1第一导磁体;2第一磁块;3第二导磁体;4不锈钢壳体;5第二磁块;6第三导磁体;7第三磁块;8第四导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第一磁块2和第二磁块5对称分布在不锈钢壳体4的两侧,第一磁块2与不锈钢壳体4之间设有第一导磁体1,第一磁块2与第二磁块5之间设有第二导磁体3,第二磁块5与不锈钢壳体4之间设有第三导磁体6,第一磁块2和第二磁块5采用同极相对的方式排列。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牛嘴投送到牛的网胃中,网胃中的铁质杂物被吸引并固定在不锈钢壳体4的表面上,从而避免了铁质杂质对网胃的伤害,使用一段时间后取出对不锈钢壳体4表面的铁质杂物清理后再次投入网胃中即可,本实用新型使用后,大大降低了奶牛的异物伤害率,绝大多数的奶牛不需要再动手术取出异物。第一磁块2和第二磁块5采用同极相对的方式排列,当不锈钢壳体4吸上铁钉等尖锐异物时,牛的网胃在蠕动时,对铁钉稍加外力即可使铁钉倒伏,防止吸附在不锈钢壳体4上的铁钉扎伤网胃。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不锈钢壳体4内设有第一磁块2、第二磁块5、第三磁块7,第一磁块2与不锈钢壳体4之间设有第一导磁体1,第一磁块2与第二磁块5之间设有第二导磁体3,第二磁块5与第三磁块7之间设有第四导磁体8,第三磁块7与不锈钢壳体4之间设有第三导磁体6,第一磁块2、第二磁块5以及第二磁块5、第三磁块7之间采用同极相对的方式排列。其他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磁力更强,吸上铁钉等尖锐异物时更易倒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盛金磁铁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淄博盛金磁铁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50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