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导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25061.8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847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立;李冬梅;王俊兴;高绪伟;梁杰辉;刘建;穆冠秀;吕道章;曹靖;王震;王俊;王宝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柴油机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F5/00;E21F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077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装置 排气 导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矿通风瓦斯、化工废气综合利用领域的乏风逆流氧化装置的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导流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瓦斯和很多工业废气中存在着大量的甲烷,是优质的气体能源,但也是煤矿生产和工业生产中最大的安全隐患。通常采用大量通风来排放煤矿瓦斯,称为乏风。一方面造成了大气污染,加剧了温室效应;另一方面造成了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开展乏风利用技术研究,对于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乏风热逆流氧化装置是将含有低浓度甲烷的乏风引入氧化装置,通过其内部的蓄热体的高温区,达到甲烷燃烧所需的温度,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排出。甲烷反应率的高低,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保证蓄热体高温区域横截面均衡性和高温区的宽度。特别是大功率的乏风氧化装置,由于其横截面大,横截面的温度均衡性尤其重要。
常规的设计,一般是在装置进出口两侧进排气腔各留孔口,将乏风气体直接由一端引入和排出氧化装置,这一做法对于小型的氧化装置勉强可行,但对于乏风处理能力数万立方以上的大型装置,气体由一端引入,经过一个几米长的通道(进排气腔),气体的流量和压力多会有大幅度的衰减,而分配到装置内部各部位的气体流量和压力极不均匀,存在气体不流动的死角,增加了因气体聚集引起爆炸的危险性。国内外此类装置的循环或换向系统设计简单,普遍存在蓄热床截面温度不均匀、蓄热能力差、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乏风氧化装置的进排气导流系统中的蓄热床截面温度不均匀、蓄热能力差、存在可燃气体聚集、能源浪费严重的缺陷,提供一种保证整个氧化装置内,乏风进风量均匀分布,不产生气体聚集区(即死角),提高乏风的氧化率,达到高蓄能的技术指标,安全可靠的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导流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即一种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导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乏风氧化装置上、下进排气腔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通过固定轴铰接在蓄热体上,导流板的活动端与高度控制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的运动可以由步进电机带动,也可以由人工手动操作。
所述高度控制装置为螺杆,螺栓上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导流板的活动端连接。
所述高度控制装置为弧形滑轨,所述弧形滑轨上设有与导流板的活动端匹配的卡槽。
所述安装在上进排气腔内的导流板的上表面设有导流棉绳,所述导流棉绳的端头延伸到乏风氧化装置的炉体外。
所述导流棉绳在导流板的上表面采用曲折线的形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导流板的角度,其直接影响进入氧化装置内部乏风的均匀分布和氧化率。所述导流板将上、下进排气腔分为均等的n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调节燃烧器加热过程中热风引导和维持炉体内自反应乏风进排气的均衡,并将反应的水顺导流棉绳导出,导流板一端铰接在蓄热体上,活动端沿滑轨扇形滑动,导流板的活动端用螺杆或用带卡槽的弧形滑轨控制每个导流板的开口大小。所述几个导流板将炉体的上下进排气腔的进出风口均匀分割,并在上进排气腔内的导流板的上表面曲折布置导流棉绳,将反应的冷凝水引到炉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调整导流板角度以改变进气量来调整蓄热体横截面上某区域的温度场保持一致,维持蓄热体横截面的温度场均衡,使进入的乏风气体在蓄热装置内吸热升温,气体在装置内部的流量和压力均匀分布,从而使之更加充分氧化,提高气体的氧化率。并且尽可能的减少气体不流动的区域的产生,避免产生气体聚集。
(2)在上进排气腔内的导流板上表面安装导流棉绳,导出反应的冷凝水,防止流回造成蓄热体温度降低。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大功率乏风氧化装置的进排气导流系统,对于提高氧化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了乏风氧化装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上进排气腔内导流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上进排气腔内导流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进排气腔内导流板表面导流棉绳布置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1导流板;2蓄热体;3炉体;4上进排气腔;5下进排气腔;6导流板;7固定轴;8螺杆;9螺母;10弧形滑轨;11卡槽;12导流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柴油机总公司,未经淄博柴油机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50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