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吊式病人护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5554.1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414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崔新明;崔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新明;崔新辉 |
主分类号: | A61G7/053 | 分类号: | A61G7/053;A61G7/057;A61G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山东省淄博市张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吊 病人 护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吊式病人护理装置,属于医护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瘫痪病人需要经常清理卫生,并且长期卧床容易诱发疾病。对瘫痪不能自理病人的进行护理或者看护时,病人离开病床大小便、洗澡、原位置翻身等都需要有护理人员帮助。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过程中需要给经常抬起病人身体,繁琐劳重,效果还不好。特别是身体胖、重的瘫痪病人,尤为难于护理。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瘫痪病人翻身、离床的起吊式病人护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吊式病人护理装置,包括床、龙门架,龙门架固定在床的四个角上,其特征在于龙门架顶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导轨,导轨与床的中心线方向垂直,在导轨上安装有移动轮,移动轮固定连接起吊装置,起吊装置连接承载兜。
起吊装置通过移动轮可以在轨道上自由移动,并可以起吊承载兜。将承载兜放置在病人身体重心的下方,扶起病人后,通过起吊装置提起,使病人离开床面,并可沿着轨道移动到不同位置,方便病人翻身、下床、上轮椅、如厕等动作。
其中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起吊装置为通常的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的拉链与组合滑轮的上滚轮连接,组合滑轮的下滚轮设置吊绳,吊绳两端的吊钩连接承载兜。其中的组合滑轮包括上滚轮、上壳、下滚轮和下壳,上壳内安装上滚轮,下壳内安装下滚轮,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电动葫芦的拉链可以依次穿过组合滑轮的上滚轮和手动起吊组件,手动起吊组件与电动葫芦固定连接。所述手动起吊组件包括壳体和滚轮,壳体顶部连接挂钩,挂钩通过连接带固定于电动葫芦上,壳体内部设置滚轮,电动葫芦的拉链穿过组合滑轮的上滚轮和手动起吊组件的滚轮,末端连接有拉钩,手动起吊组件的滚轮的两侧拉链由固定螺母压紧。
手动起吊组件是一套应急组件,在停电或故障时,用手动来完成起吊动作。松开手动起吊组件滚轮的两侧拉链上的固定螺母,用手拉动拉钩即可完成动作。当不需要手动起吊组件时,拧紧固定螺母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床的一侧可设置有坐便车,坐便车位于轨道末端的下方位置。所述坐便车包括平板车,平板车上放置坐便座,平板车带有扶手。病人通过承载兜被提起后,可以移动到坐便车的坐便座上大小便,或清洗下身。也可通过平板车将病人推到其他地方去。如果将坐便车移去,可以换做轮椅,方便病人上轮椅。相反当病人需要到床上时,通过承载兜和起吊装置将别人起吊回床即可。
本实用新型起吊式病人护理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用于对卧床不能自理病人的护理或病人的自行护理,做到了病人与病床能够脱离护理这个关键的护理问题。可让病人离开病床大小便、洗澡、放到轮椅上,也能够帮助病人轻易原位置翻身。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或病人自行护理过程中轻便简单。本实用新型造价低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家庭、医院、养老院等,特别对身体胖、重的瘫痪病人尤为适用。此装置在病人自助使用过程中就是对病人的一种活动,所以,此装置可以帮助病人康复,防止长期卧床诱发疾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葫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起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 2、龙门架 3、轨道 4、移动轮 5、电动葫芦 6、手动起吊组件 7、拉链 8、组合滑轮 9、吊钩 10、承载兜 11、扶手 12、平板车 13、坐便座 14、固定带 15、连接带 16、固定螺母 17、手动拉钩 18、滚轮 19、支架 20、上滚轮 21、上壳 22、螺栓 23、下壳 24、下滚轮 25、挂钩 26、壳体 2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新明;崔新辉,未经崔新明;崔新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55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